“没有某某某脱毛仪,我不脱”。这个暧昧广告有没有出现在你家电梯间?近些年,随着高层住宅的增加,电梯间成了广告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有媒体报道,电梯广告中,一些“无脑”、“洗脑”、聒噪循环、贩卖焦虑、嘲讽用户的广告词,丰胸、整容等画面不雅的图片,以及有违公序良俗的广告设计开始出现,且有扩大之势,需要注意。
电梯广告受市场欢迎,不奇怪。这个现代社会独特产物,制造了一个绝佳的信息输入空间:密闭、强制、高频、高效且受众精准。在这个“铁盒子”里,广告商的设计和广告屏内的声音画面,可以在几十秒内形成对乘梯者的视觉掠夺和信息轰炸,从而让那些画面或声音,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达到品牌植入的目的。而空间的密闭性、渠道的个性化和广告审核监管的不便,电梯广告的这些特性,也成了助长“无脑”广告或者“三俗”创意的直接原因。
好的广告媒介,遇上与之相称的优美创意,才会发挥最大效用。广告行业是公认最具创意的行业之一,可惜在电梯广告方面,两极化的趋势特别明显,好的创意“一发入魂”,让人难忘,比如一些4D视觉作品和互动类海报;差的设计则让人不忍直视,让人反胃。开头提到的这种拿低俗语言梗当宣传点的广告,还真不少。比如,声嘶力竭重复“找工作,上某某某”“高级!高级!”,以及“你单身啊”之类,如魔音绕梁,吵得人脑壳生疼。别谈什么审美性了,简直是污染“公害”。
老实说,那些不顾及公共空间的受众观感、缺乏引导社会价值责任心的广告创意很难受人尊重,也很难为品牌累积好感度。
记住不等于认同。为抓住受众眼球,不惜打审丑和低俗化的擦边球,最后被批成反面典型,这类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宣传“打老婆的人,不借”,这类广告的品牌名字倒是让人记得牢牢的,但这种“黑红”是投放者想要的吗?一旦在公众记忆里被打上“三俗”的标签,企业的美誉度还从何谈起?
恶俗电梯广告影响之坏,在住宅小区尤甚。那些老人小孩齐出入的场合,广告创意如果只比音量大小、只比如何让人记住,也会助推恶性循环,产生“公地悲剧”。要消除让人反感的电梯广告,除了靠广告投放者自身去权衡利弊,外部的监管同样很重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广告法》加强对电梯广告内容的审查。同时别忘了,业主作为电梯的所有人,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广告商投放的电梯广告。可以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自治作用,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对恶俗电梯广告说不,绝不能让物业公司反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