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锚定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价值内涵
发布时间:2022-02-23 12:18:59

2022年2月7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强调要围绕“四大战略定位”,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未来社区是重点工作。

自2018年启动以来,我省已累计创建4批、281个未来社区项目,覆盖11个设区市,87个县(市、区)。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新阶段,未来社区建设有了新的内涵,也肩负着新的使命。共同富裕蕴含了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价值旨归,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把握高品质生活的实质,创造“更美好”层面的“高品质生活”。未来社区立足于“社区”这个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组成,充分锚定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合体”,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平台,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我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创新未来社区建设运营模式,发布了一批理论创新成果、推进了一批省级样板建设、落地了一批多跨应用场景、出台了一批配套支持政策,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加快推动未来社区建设见实效,应切实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立足多元共享,建设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基础。未来社区建设应以建筑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为出发点,新建类社区通过 “小街区、密路网”的BLOCK街区构建、“混合开发”“垂直城市”等理念应用、多元的立体绿化体系配置等空间组织手段统筹增量空间布局,旧改类社区通过低效用房有效盘活、建筑架空层等“灰空间”分时共享、核心基础设施扩容提升等运营管理手段统筹存量空间再利用,在提升社区人居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把社区居民、各类从业管理者的生活工作有效组织起来,营造秩序井然、充满生活气息、适应现代化生活和绿色低碳建造方式的现代化社区。

立足文化引领,扩容高品质的社区公共生活。从“造房子”到“造社区”的转变,不仅仅是社区“物理”空间的提质升级,更是社区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凝聚。文化内涵在社区的最直观体现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多彩公共生活,未来社区文化塑造应立足传承与挖掘在地性强的社区文化,以承载文化活动的物理空间功能需求为导向,配置“5—10—15分钟生活圈”的相关业态,并通过谋划“第三空间”推动社区公共生活有序开展,通过壮大既有社群、培育新社群,进一步盘活社区社会资源,引导居民形成参与公共生活的习惯,贯通高品质社区“从空间到活动再到生活”的营造路径,促进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到“友人社会”的转变。

立足数字赋能,构建高品质的技术应用支撑。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日益增长,社区管理、服务、自治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数字化治理将成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未来社区应以数字化手段推进建筑、交通、设施等社区硬件设施智能化,通过CIM、社区智慧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及数据库的建设,将空间的使用管理、设备的监测运维、活动的组织开展、服务的需求供给等进行数字化集成,在“政府—市场—居民”三方数据链路贯通的数字框架下,有效支撑高品质公共服务、商业物业服务、居民自组织生活服务等的高水平、高效率、可持续供给。

立足一体化开发,引领高品质的建设模式创新。未来社区建设为住区开发从“一次性交易”到“可持续营造”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可探索可实践的路径。在城市建设注重存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社区应围绕新建社区与存量社区联动,新建类社区通过地价房价“双控”、“带方案”土地出让等探索增量资产建设降本增效,旧改类社区通过“EPC+O/F”、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探索存量资产更新扩容节支,通过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升项目建设、资金利用效率,为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提供实践基础和样板。

立足大运营统筹,赋能高品质的社区可持续生态。未来社区建设应聚焦社区存续的全生命周期,以统一运营来统筹协调各主体和资金,实现社区长期的可持续运营。未来社区应在保障基本物业服务基础上,坚持“党建引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居民共建”的原则,探索一体化的“大运营”模式创新,组建社区工作委员会、咨询服务参谋团和美好生活服务商等,为场景落地和高品质服务供给提供有效的供应链支撑,不断推进社区建设从“造房子”向“造生活”转变。

【作者为浙江省未来社区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镇发展研究所所长】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汤欢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