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一年来,数字化改革给余杭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通过数字赋能,百姓的食品安全有了更多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有了提升,基层治理也变得愈加便利……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看似小事,却连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在数字化改革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来到余杭的各个角落,感受数字化改革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01
农贸市场添“智慧”百姓“菜篮子”更安全
位于余杭区的杭州农副物流中心是华东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全省最大的“菜篮子”“米袋子”。多年来,中心一直面临着秩序乱、交通堵等诸多痛点难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来到杭州农副物流中心的冷冻食品交易市场,不少大型集装箱货车正有序入场。识别到车牌后,系统自动抬杆,大大节省了等待时间。货车司机胡文忠每个月至少有十几天来这里运货,自从用上了“数智大市场”,只要在手机上提前预约,再也不需要一次次手工重填信息入场。胡文忠说:“扫描二维码,绑定手机,进出都挺顺畅的,以前每次都要手工填信息,那就慢很多了。”
杭州农副物流中心日均车流量超过6万辆次。“长途进货的车辆体积较大,占道或拐弯时,对整个市场的交通影响比较大。通过数字化手段填报信息,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司机的体验感也更好。线上预约成为常态后,集装箱车辆进场时间由原来每辆车4分钟下降为10秒钟,拥堵情况大大缓解,市场管理方也可以根据每日预约量进行人员调配。”数智市场项目工作人员屠百龄介绍道。
五丰冷冻食品交易市场安全生产部助理经理章军峰说:“原来车辆进入是无序的,现在通过系统能看到近几日入场卸货车辆,库房也能对当日用工有预先安排。这样心里更有数,卸货效率也更高。”
去年6月,“数智大市场”正式上线,通过数字赋能,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也有了更大保障。在杭州五和肉类交易市场,摊主只需打开“五和肉批”小程序,输入重量、单价等信息,再扫描采购商的二维码,一张电子票据便自动保存在了双方账户中,成为食品安全溯源的重要一环。
区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管科孟瑶介绍,在五和肉类交易市场,商户和市场外采购商都已进行身份认证,交易记录全部在线留痕,同时配套流转产地证明、检疫合格证等证明,实现了肉类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一屏掌控。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可通过“数字驾驶舱”全流程监管,在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二级页面可以看到杭州市地图,地图中的每一个圆点都包含该区县到五和肉类交易市场的进货数据,任意点击一个圆点就可看到该区县的近期订单汇总,选择其中一条可看到这个订单的详细溯源信息,整个流转过程一目了然。
除了保障食品安全,电子票据的使用同样提升了市场交易的效率,还极大地节约了资源。“以前完成一单耗时5分钟左右,现在只需要30秒,在手机上输入相关信息,扫描二维码就能生成电子凭证,又快又方便。”杭州农副物流中心“数智大市场”改革后,杭州中豫食品有限公司肉制品摊位的摊主杨坤深刻感受到了票证无纸化改革带来的便利。
据悉,通过整合电子票证功能,变线下人员和实物流动为线上数据流动,五和肉类市场采购商平均逗留时长从6小时下降到2.5小时。
“过去我们一年光结算凭证这一块要100万张,原来我们结算中心两班制8个人,现在我们是单班制5个人,节约了很多耗材,人工成本也下降了很多。”交易市场总经理助理骆志敏表示。
02
养老服务再升级晚年生活更顺心
“我们舒心,孩子们也放心。”家住仓前街道葛巷社区仓溢东苑小区的罗水根是我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首批受益者之一,他对家里新来的智慧化设备连连称赞。
为破解不少老年人“不愿住”“住不起”养老院的难题,去年8月,我区在仓前、鸬鸟、瓶窑等镇街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将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并给予每户最高3000元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化设备补助。
平时喜欢清静的罗水根今年80岁,老伴74岁。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三个月前,街道联合第三方养老机构对罗大伯家的卧室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分别在床上和柜子上加装了智能床垫、红外感应器及呼叫铃。走动时,柜子上的红外感应器能将数据实时传回养老机构后台;躺下后,智能床垫能感知老人的心率、呼吸频次;发生意外,床头的呼叫铃可实现一键紧急呼叫。
仓前街道还结合葛巷社区未来社区建设,运用数字智能设备,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后台实时监控和手机App端口,社区和子女可随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生意外,可一键报警呼叫,社区将按照三级响应机制,分情况迅速落实服务举措。”仓前街道党工委委员陈煜说,“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绝不仅是‘一张床’,更重要的是将居家环境硬件设施改造、智能平台和数据共同链接、优质养老服务相结合。”
在仓前街道,智能医疗服务无处不在,老年人看病也更加便利。
家住葛巷社区的王大爷今年78岁,有高血压病史,最近血压忽高忽低,多次调整药物都收效甚微,于是来到卫生服务站寻求帮助。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余杭二院心血管专家在线查看了王大爷的体检报告,并通过视频与老人进行详谈,制定治疗方案。“不用跑大医院排队,在社区就可以看专家,真是太方便了。”王大爷感慨道。
在仓前街道的健康智慧站里,不仅配备有近20项自助检测设备、AED设备,还有自助云诊室、远程会诊系统,实现24小时自助检测、名医名院零距离、120急救和转运、自助购买应急药品等功能。在良渚文化村,智慧健康站配备有5医5护,设置全科门诊、中医馆、慢病一体化门诊,配备DR、彩超、心电图、即时检验和自助健康检测设备等。远程会诊已实现“站点-社区医院-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四级联动,配合“健康大脑+智慧医疗”精准研判,在满足市民医疗需求的同时,基层医生也得到学习机会。
家门口的智慧医疗让看病不再难,健康应用场景建设在为社区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获益颇多。一系列智慧系统的运用,在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同时,也让城市居民生活更美好。
03
基层治理新方案矛盾纠纷早化解
“施工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声音小一点,毕竟别人上夜班白天要休息,都是邻居,大家要相互体谅。”上午10时,仓前街道“网事警情”工作人员吴建平接到投诉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矛盾纠纷。“这是一个新小区,装修的情况比较多,最近因施工扰民的投诉每天有20多起,但是跟他们说清楚,矛盾能很快化解。”吴建平说。
在仓前街道,非警务类警情与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联动,结合无人机预警、党员四联、小哥找茬、群众来电来访、110联动等渠道反馈矛盾,探索出基层治理新模式,如今已初见成效,信访同比下降7.3%,劳资纠纷同比下降5%,矛盾纠纷化解率和办结率达98%。
快速处置的背后,是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走进余杭区数智治理中心指挥调度大厅,一块汇聚了全区基础数据的大屏展现在记者眼前,大屏整体设计对标省委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拓展迭代原有“基层治理四平台”,并增加党建统领和经济生态两个模块,全景展现余杭区基层治理建设概貌。
大屏中间,以杭州市测绘地图为基础,构建了余杭区城市三维立体构面图,呈现覆盖全区的全域态势感知数据,整合基础信息数据、视频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等。在此基础上,系统还梳理了人、房、企、事、物等五类风险治理要素,只要点击相应图标即可进入次级目录,查看相关数据和各类事件。
不久前,区市场监管局接到区数智治理中心推送的信息:辖区某共享充电宝企业,一周内在各平台连续收到10余起消费者投诉。执法队员核实确认后,责成企业立即回应消费者合理诉求,尽快升级相关软硬件,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以前是出了事情‘看急诊’,现在要逐步向‘治未病’转变。”区数智治理中心专班负责人说,数智中心全量汇聚的矛盾纠纷数据,正在推动数据在政府内部按需共享,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实现数据、平台整合贯通,打造全量化、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初显成效。
数智支撑治理的道路任重道远,如何实现更高效更全面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除了区级各单位的数据,中心还汇聚了省、市两级各部门的回流数据。下一步,我们还将更大范围统筹整合新建各类物联感知设备,为应用场景提供支撑。”区数智治理中心专班负责人介绍。
“数据的全量汇集,也为我们基层治理工作人员带来便利。”仓前街道朱庙社区网格员胡晓峰说,像电动车进电梯、车辆占用消防通道这样的问题,以前他们只能挨家挨户查访,实地调查取证,现在通过数据平台流转即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措施。
以仓溢绿苑小区为例,该小区户数多、面积大、人员杂、设施老旧,电瓶车违规停放充电、消防通道被占用、高空抛物等风险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系列突出难点问题,相关部门在充分利用原有智安小区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对小区出入口、电梯口等重点区域,新增智能前端设备进行范围补充覆盖和能力增强,并借助“5G物联”大数据研判”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人、物、地、事等四个维度的预警监测系统,用数据和图表直观展示小区运行平安态势。
数字化本身并不是目标,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