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赵志疆:栽下校园足球的“梧桐树”
发布时间:2022-02-10 10:20:56

2月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共涉及6大类35个要点。其中不仅强调“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而且明确提出,“实施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发展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筹备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近期的多场比赛之后,很多人都提到同一个话题:只有尊重运动规律,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摆脱困境、巩固成绩,厚植足球事业蓬勃发展的沃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要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消息,迅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有人称赞教育部“动作迅速”,也有人憧憬“足球进高考”。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时间节点上的巧合。

2021年12月31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不仅强调“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提出“推进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训模式”。显而易见,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并非教育部“一时兴起”,而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与中国足协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没有任何冲突,这不仅体现在两个联赛的主办单位不同,而且体现在参赛选手的不同——后者的参赛队伍大多来自职业化球队的青少年梯队,前者则以在校生为主体。两个联赛并行,意味着青少年足球人才有了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校园足球积极参与其中,意味着更多孩子可以在追逐快乐的同时放飞梦想,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补上关键一环。

与职业联赛不同,校园联赛更侧重于培养兴趣、锻炼体魄。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学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用。营造校园内外的运动氛围,培养孩子们的运动兴趣,教育他们掌握运动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运动习惯,不仅可以使学校成为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主阵地,而且可以使体育运动成为孩子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在讨论呼之欲出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时,不应该忽略“双减”这个大背景,因为这个联赛本身就是深化体教融合的一部分。虽然以培养兴趣和热情为主,但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整体提高仍然至关重要——栽下校园足球的“梧桐树”,何愁培养不出高素质高水平的足坛“金凤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赵志疆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