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桐乡90后女大学生回乡创业——“斜杠青年”耕耘田园梦想
发布时间:2022-02-09 11:28:0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误农时不误春。立春过后,春耕生产就开始了。2月6日,在桐乡市濮院镇油车桥村的千亩麦田里,去年冬季种下的小麦已长出嫩绿新叶,一名女农机手正操控着一架无人机,抓紧对冬小麦进行施肥。

头戴草帽,脸庞黝黑,手掌浑厚,一双手因长期操作农机而变得粗糙,还长出茧子来……很难想象这是一名90后女大学生。她叫刘惠婷,今年32岁,濮院镇油车桥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10年前,刘惠婷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在城市里当一名会计,却毅然返乡当起了农民,带领合作社快速发展;脱下工装,她又是一名村干部,为民办事解忧,带领群众致富。前不久,她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刻苦钻研成农机能手

“哒哒哒……”一到农忙时节,刘惠婷就活跃在田间,扎着马尾辫、紧握方向盘,一人多高的大“铁牛”,经她一操作顿时灵动许多,翻田、插秧,一气呵成。

修农机是件苦差事。去年秋收时一台大型烘干机“罢工”了,从田里收割起来的稻谷等着烘干,这把父亲刘金龙急坏了。“我们这代农机手修修拖拉机还行,碰到这些新农机就无从下手了。”农机更新迭代快,把刘金龙难住了。情急之下,他准备找厂家上门维修,却被女儿喊住了。刘惠婷和厂家视频连线,根据对方指引找到症结,原来是烘干机喷油嘴损坏。于是,她拿出机器构造图,对照着一一拆解,弯腰、低头、平躺、下蹲,反复操作,一共拆下了30多个零部件,把坏的部件换新,旧的清洗,整整忙了3天才修好。

正是靠着这股子钻劲,刘惠婷快速成长。2012年,大学刚毕业的刘惠婷应聘到宁波一家培训机构当会计。当时刘金龙刚把油车桥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张罗起来,有2000多亩水稻等待插秧机插秧,苦于没有师傅操作,这时他想到了女儿。“你打小就会开农机,还是回来帮我种田吧。”听了父亲的话,刘惠婷心动了,于是她辞职回村变身新农人。

起初不少亲戚朋友很不理解,“开农机这个活儿很苦,男的都吃不消,女孩子即便能干下去,以后找对象也难。”面对各种议论,刘惠婷暗下决心,要干出点样子来。她拜父亲和老农机手为师,从熟悉的拖拉机起步,一步步“征服”了各式农机。起初,刘惠婷学起来很快,花一个小时或者一整天,插秧机等就轻松搞定,但到了学习收割机时却怎么都学不会。“收割机体型庞大,而且新闻上看到常发生侧翻事故,心里很害怕。”刘惠婷露出的胆怯,刘金龙都看在眼里,他在一旁不断给她打气,让女儿先在乡间道路上驾驶,然后下田操作,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刘惠婷终于把这台大家伙拿下。那段时间里,她的双手磨出了老茧,脸上晒掉了一层皮。

不出一年,刘惠婷成了附近家喻户晓的专业农机手,周边种粮大户点名要她去耕田,一些农机合作社的农机碰到“疑难杂症”,都会请她“会诊”。2013年5月,刘惠婷被推选为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脑袋灵光且善于学习

现代化农业,需要操作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这是年轻人的强项。操纵大型机械小菜一碟,但要打理好一个合作社就没那么简单了。

当时,整个合作社只有5台中型拖拉机,刘惠婷买机器、引进育秧流水线、仓库扩容,但业务没啥起色。“我是大学生,脑袋比父亲灵光。”刘惠婷不服输,她决心要从打造规范化合作社做起,把品牌打响。作为一名门外汉,她时常向老师傅求教,更通过网络学习写了整整107页申请材料。规范化合作社申报成功后,桐乡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对她竖起大拇指:“到底是大学生,干得漂亮。”

这事让刘惠婷懂得,当一名新型农民,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善于学习,而这正是她的长处。变身新农人后,刘惠婷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两次以上由桐乡市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2019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为期15天的培训,不仅让她学到现代化农机及农场经营管理知识,更打开了她的视野。

在法兰克福的一个小镇农场里,不到10个人就管了数千亩庄稼,灌溉、施肥、打药等都靠机器操作。“机器换人是必然趋势,也是劳动力短缺倒逼出来的办法。”当地农场主的一句话,让刘惠婷不由联想到自己经营的合作社所面临的人手短缺困境,决定学习德国经验。回国后,刘惠婷花4万元采购了一台新式无人机,很快在第二年的农事中派上大用场。以给千亩稻田打农药为例,按传统办法操作,需要准备100米长的管线,4个人一组组团进行,每天能喷药50亩。用上无人机后,一天能喷药200亩。

与眼界同步打开的,还有合作社的发展格局。刘惠婷利用合作社在农机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水稻种植全程托管业务,通过农机服务当起了“田保姆”,很快发展成一家以粮油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社员有110名,固定资产突破180万元,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达到3000亩,农机作业面积达到3万余亩,服务范围涉及周边县市及16个乡镇,服务农户2600余户。

为群众服务随叫随到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服务的身影。在群众眼里,刘惠婷就是“及时雨”。

濮院镇新港村种粮大户朱建峰承包了近2000亩良田,他一旦要买新农机,或者修理农机,就提前向刘惠婷请教。“她随叫随到,是我们离不开的农机医生。”朱建峰说,他之前买了一台智能催芽机,到了第三年机器失灵了,眼看着几百斤稻种就要打水漂,他找厂家上门维修,却被告知过了质保期,要收取不菲的费用。此时刘惠婷主动登门,帮他把催芽机修好。

不仅会修农机,刘惠婷还会改造机器。53岁的农机户盛菊荣去年承接了复垦地的冬小麦开沟业务,可令他苦恼的是,由于这些地块的土壤里夹杂着坚硬的水泥块等,导致作业的镰刀容易磨损。老盛无奈之下向刘惠婷求助。刘惠婷尝试进行改良。刚开始,她试着提高镰刀的硬度,结果发现刀很容易就折断,连着把轴承、齿轮都弄坏了。于是,她找到新的配件替代镰刀,反复试验,降低磨损率。一项小小的工艺改进,帮助10多户农机户解了燃眉之急,顺利完成1600亩复垦地的开沟业务。

在乡亲们心中,刘惠婷是大家伙离不开的贴心人。平日里刘惠婷就是一副热心肠。大学毕业回村那年起,她就发挥会计专业的长处,经常帮助村里完成一些统计上的事务。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处处都有她的身影。正因为如此,2017年,刘惠婷成功当选油车桥村村民委员会委员,2020年又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除了忙合作社的事务,她还要为全村村民做好服务。

前段时间,刘惠婷在走访残疾村民的过程中,了解到村民钟培斌的妻子因身体原因只能居住在一楼,但由于房屋建造年代久远,一楼缺少卫生间,生活十分不便。她想到这种情况符合2021年桐乡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申报条件,赶紧为其申报,并带着工人上门测量房间尺寸,帮助钟培斌家庭新建了卫生间。钟培斌很是感动。通过刘惠婷的前期走访,油车桥村先后为7户家庭进行了改造。

青春,因奉献而出彩。这些年下来,刘惠婷的身上多了很多“光环”,比如“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团干部”“浙江省最美巾帼新农人”,等等。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徐潇卓 钱漓舟 陈建钟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