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河南小伙胡俊为何选择“杭漂”?
发布时间:2022-01-30 10:45:57

毕业来杭半年换了3份工作 有一份是用招聘软件查附近公司找到的

都市快报报道 晚上8点半,胡俊关上电脑,收拾了工位上所有的东西,像往常一样按时打卡下班,照旧坐上1301路公交,下车在小区门口的老乡店里买了份盒饭,到家时已是9点。这一天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但又有一点不一样——他结束了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转眼忽然发现自己来杭州已经有半年了。

胡俊是2021年全国909万名高校毕业生之一,河南信阳人,在郑州一所高校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像许多人一样,他也曾陷入找工作的迷惘,“一开始也想留在家乡,但是感觉工资太低了,然后我又喜欢南方……”

毕业后,胡俊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来到杭州,在这里开启了人生的新历程。2021年1-10月,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4万人,像胡俊一样,许多大学生与杭州的姻缘,始于2万块,陷于工作机遇,忠于城市活力。

工作在哪里找都是找

那就到杭州去看看

毕业前夕,胡俊在写简历的同时,陆陆续续联系了一些比他先出来工作的朋友,几个高中毕业后来杭州工作的同学告诉他:“杭州挺好的,大学生来这边工作就能拿2万块钱补贴,你要不来试试?”

“来了就有2万?我不信。”起初他对此表示怀疑,但结合朋友的描述上网查了半天资料后,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还是拉上几个同学一起来了,“我觉得先试试,反正找工作在哪里找都是找,那就到杭州去看看。”

就这样,胡俊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杭漂”的大军。三个人挤住在一间宾馆里,每天投简历、面试,一周之后,他和其中一名同学一起进入了同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实施工程师。

一个月后,胡俊的第一笔工资到手为6300元。交上社保后,他按照网上的各种教程申请了“2万块”,即1万元生活补贴和1万元租房补贴。没过几天,便收到了到账短信。

2017年5月31日,杭州开始为新引进高学历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最初,生活补贴仅发放给硕士、博士,分别是2万元和3万元。只要来杭州工作或创业,就可以一次性拿到这笔补贴。

2019年6月,杭州市人社局发布公告对人才政策进行调整:本科生首次被纳入补贴范围,金额为1万元,硕士、博士则升级为3万元、5万元。另外,在杭州市无房且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人才租赁住房等住房优惠政策的新引进本科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还可以申请租房补贴,每年1万元,每户每年发放1万元,可发放3年。

也就是说,大学生毕业一年以内来杭州工作并缴纳社保,可以一次性申请2万元补贴。这2万元,成为了胡俊来杭州最直接的动力。在此之前,他也试着去了解过其它城市的人才政策,“我就感觉到杭州这个是最直接、最优惠的”。

第一个月工资加上补贴

还清大学四年的助学贷款

刚开始,胡俊借住在表哥家里,每天准时7:20出门,通勤一个多小时,要倒两班公交车从城北赶到城西去上班。

拿到补贴后,胡俊用这笔钱加上自己攒的一部分工资,还清了大学四年的助学贷款,还从表哥家搬了出来。他从公司最近的公交站找公交车沿线附近的小区,找到了骆家庄,这里的房租很便宜且交通便利,他以每月1000元的价格租到了一个10多平米的小单间,算上生活费1500元,每个月的开销雷打不动2500元,剩下的都存起来。

稳定下来后,胡俊的好几个大学同学也陆陆续续来到杭州工作,有做销售的、做程序员的,也有在工地看图纸的,都住在骆家庄。在小区里,胡俊还认识了很多同样来自河南的老乡,每隔一两个星期,大家就会聚一聚,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有时走在路上碰到,谁过生日了,谁请吃饭这样都会互相通知,看到了就去参加下。”

标准的996,日复一日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子久了,他发现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在杭州,生活是慢的,工作却是高效的。每个晴朗的周末,胡俊都会把被子晒到天台,再搬张椅子泡杯茶,上屋顶晒太阳。下雨的日子,就在房间里看电影,日子很简单,却不乏味。

小区里住的大部分是上班族,骆家庄这个名字,乍一听像北方,走进去一看,方方正正的格局,整整齐齐的四层楼建筑,楼顶上还有人种点菜,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胡俊有一种还生活在老家的感觉。

不同的是,小区里住着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外卖员、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程序员、创业者等,大部分都是上班族。每个工作日的早晨都很忙碌,小区门口乌泱乌泱都是人,胡俊通常在8:20准时出门,在小区对面的公交站等车,有时挤上车要花上好几分钟。

在杭州找工作

比想象中容易

毕业后半年不到的时间里,胡俊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竞争的的残酷和激烈。

与他同时段进公司的有300多人,一个月后淘汰了一半。他所在的是一家软件公司,虽然岗位偏销售性质,但需要掌握不少专业知识,没有编程基础的他只能一点一点跟着学,每天抱着电脑做软件测试。但8月底,胡俊还是没能通过公司第二个月的考核,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就以此告终。

“不敢闲着,也怕社保断了被说是骗补贴。”第一份工作被辞退后,胡俊在出租房里睡了一天,第二天是周五,起床就出去找工作了。那一天,他第一次在杭州的街头认真逛了逛——坐上公交车,边找边玩,逛到西溪天街,打开招聘软件查看附近的公司,马上就得到了回复。

紧接着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做运营助理,这对胡俊来说依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开始在主管的带领下学习分析各个店铺的客单价、产地、详情页、主图等,“每天都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来杭州之前,胡俊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只有西湖,来了之后,他着实明白了杭州为何会被网友称为“奋斗者之都”。

同样住在骆家庄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王思睿,曾在大三时来杭州旅游过一次,来自东北的他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是“繁华的都市里也不缺绿荫,早上起来感觉空气很清新”。校招时,他撺掇同学一起线上投递了杭州的岗位,毕业后一起来到了杭州。

来到杭州后,王思睿成为了一名教育培训机构的数学老师,“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总是能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收获一些‘惊喜’。”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考教师资格证时,王思睿在考前10天才想起人才引进居住证还没有办,网上查到的信息都说要十多天甚至一个月,后来他和朋友去了办事大厅,被告知7个工作日可办好,“7个工作日刚好到考试的前一天,内心还有一些忐忑,但没想到结果5个工作日就收到了,这个真的太给力了,不然我就要回老家考了……”

“现在觉得干劲还挺足的,希望在这个城市打拼一下,争取留下来。”现在王思睿的工作是线上班主任,常常加班,“为了奖金冲一冲,短期目标是2022年攒下10万。”

为什么是杭州?

2019年21.2万,2020年43.6万,2021年1-10月44万……2016年以来,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已连续5年占据全国第一。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杭州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在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在所有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他们为什么而来?在访问了众多年轻人之后,记者无一例外都会得到的一个答案是“包容性”。

就业生活补贴、房租补贴、创业场地补贴、创业项目资助、创业担保贷款和融资支持,对人才,杭州打造了“一条龙”资金支持体系。两万块钱算不上多,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解决许多“燃眉之急”,甚至能成为“救命稻草”。重庆人侯晓丹,就用这笔钱解决了对她来说算是高额的房租,以及工作转正之前那几个月的生活费。

与胡俊不同,侯晓丹四年前就来到了杭州。2017年夏天,高考完填报志愿时一心只想来浙江,她自认为这一年最幸运的事,是成功被杭州的一所高校录取。从重庆到杭州,12个小时的动车,她来来回回坐了四年。到毕业时,对这个城市的感情,已经从当初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执念变成了情真意切的不舍,她说:“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美好的回忆,舍不得就这样离开。”

“杭州满满都是奋斗的激情和动力。不管多早,多晚,随处可见为工作奔忙的人。”胡俊的第二份工作结束后,只休息了一天就重新投入找工作的步伐,城西有无数的互联网公司,他很快便给自己重新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底薪4500元。“尽管有时觉得看不到头,但至少实现了经济独立,还是比较满足的。”未来,他希望能自己做点生意,也期待着能在杭州找到一个立足的支点。

跟家人视频通话时,侯晓丹艳羡地看着桌上的大餐,听着父母说:“你干吗要跑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呢?”有好多次濒临崩溃想家时想起这句话,又把泪忍了回去。她也不是没想过留在家乡,但符合她心意且愿意招收没有经验的应届生的岗位寥寥无几,且薪水微薄。几番波折之后,她如愿留在杭州,成为一名新媒体编辑。

“我还有一个同学之前在珠海,但是对岗位不喜欢,上个月来投奔我了,也在杭州安顿下了,三天就找好工作。”上个月,王思睿的工作转了正,还在杭州找到了女朋友,一切都在迈向正轨。刚刚考研结束的学弟也跟他说,如果没考上年后也过来。

“也没为啥,就是想来,也说不清楚。”来杭州之前,王思睿说不出具体的原因,但来了之后他可以确定的是,“没有走的理由。”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曹梦琪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