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以党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余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29 10:42:39

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

回望2021年,在万众瞩目中,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与此同时,声势浩大的党史学习教育也在全党深入开展。感悟思想伟力、践行为民初心……从初春到隆冬,余杭区学习热潮涌动,思想在升华,共识在增进,力量在凝聚!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学九新”和市委“五学五创”部署要求,坚持聚焦主题、紧扣主线,坚持把握节点、梯次推进,坚持教育党员、惠及群众,坚持注重实际、创新方式,坚持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全区1453个基层党组织、662名处级以上党员干部、4.9万余名党员全力参与,让党的“时代之声”在基层久久回荡。

感悟思想伟力

学深悟透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在余杭街道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企业创客们收到了一套特别的“数读”书签。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小镇党员创客录制的小视频。短短几分钟的宣讲,就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得深入浅出、有声有色。

人工智能小镇创客江子君说:“这张书签非常新颖和实用,让我们能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六中全会精神。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快速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引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坚定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有红色元素的“数读”书签、青年创客宣讲的小视频,是余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缩影。

思想就是力量,真理力量跨越时空。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余杭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率先垂范,潜心研学,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11月25日,区委书记刘颖赴径山镇带头宣讲六中全会精神,他来到大樟树下,与村干部、老党员、回乡创业者和村民代表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视察小古城村时的殷殷嘱托,畅谈这些年村庄的巨变和村民生活改善。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余杭成立了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全区上下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召开12次专题学习会、专题读书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认真学习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4+3”必读书目,以及《习近平在浙江》《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等生动教材,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专家辅导报告、参观党史展览等。区镇街(部门)两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55次、专题研讨600余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党课及理论宣讲1000余场次。党史学习教育达到预期目的,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史学习教育量化考核总分居全市第一,余杭相关工作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50次,其中新闻联播报道16次,获人民日报、新华网、浙江日报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751次。

用好红色资源

双百双千宣讲入脑入心入行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鸬鸟镇太平山村,联村干部董学海和村民们围坐在火炉旁,从村里如今的小康生活说起,用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把六中全会精神讲给大家听。

在“六讲六做”大宣讲中,鸬鸟镇依托“围鸬夜话”特色品牌,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同听民声、体民情、解民忧结合。夜色中的小小炉火,架起连心桥,凝聚起干群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合力。

鸬鸟镇太平山村村民王浩说:“这个‘围炉夜话’特别好,让我们百姓和村干部、镇干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听到我们的呼声,解决实际困难。在这个冬天,我们不仅身体暖和,心里也更暖和了!”

为了把红色资源变成生动的“教科书”,余杭扎实开展资源排摸、内涵挖掘、全媒传播、红色游线开发等工作。充分运用VR技术,整合红色资源点,开发建设全域红色资源智慧导览系统,构建线上教育“云”平台;聚焦“红色根脉”,推出良渚—南湖红色游线,着力打造线下教育阵地;梳理全区红色资源、红色地标,制成《余杭红色资源手册》,推出初心之路等5条学党史红色专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红色一线把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学习好、弘扬好……余杭区的这些创新手段,让红色历史“活”了起来。

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我区广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行动,组织百名干部带头讲、百名青年巡回讲、千场宣讲进基层、千场宣讲进网络的“双百双千”宣讲活动,整合各级各类宣讲资源,优化宣讲队伍结构,形成区领导领衔,以百名干部、百名青年为骨干,加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社会各界的“大宣讲团”,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组织严密、素质过硬、上下贯通、高效协同、基层欢迎、群众叫好的宣讲队伍。截至目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党课及理论宣讲1000余场次,共开展六中全会精神宣讲1970场次。

“新时代创客说”是余杭着力打造的宣讲品牌,曾获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成绩突出集体荣誉。采用沉浸式、沙龙式、谈话式、导师式、分享会、圆桌会、脱口秀等形式,以特色化、分众化的宣讲理念搭建年轻人愿意参与的舞台,让宣讲不仅有意义更有意思,在轻松氛围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带入更多年轻创客们的内心深处。

为民办好实事

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嘘寒问暖,不如一餐热饭。对于农村孤寡、独居老人而言,每天都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为解决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吃饭难”,余杭因地制宜,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倡导社区与辖区有爱心的快餐商家合作,共办老年食堂。

上午10时半,配送员于师傅来到百丈镇养老助餐中心食堂,将45份打包好的饭菜装入保温箱,驱车前往半山村。15分钟后,他来到王奶奶家中送餐,“阿婆,吃饭啦!”

王奶奶今年90岁,子女白天上班,中午赶不回来,就向百丈养老助餐中心食堂订了一个月的午餐。“饭菜每天11点前送到,味道好,烧得软,我咬得动。”王奶奶笑着说,“小于还会帮我把外包装拆开,碗筷放好,很贴心!”

根据老年人居住和助餐需求实际,目前,余杭区共建有12个集中配送餐中心、50家老年食堂、118个助餐服务点,42支送餐服务队伍,登记就餐人数13477人,日均助餐8000余人。

在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暨“民呼我为”专题实践活动中,我区紧盯民生“关键小事”、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狠抓“学改转优”推进,扎实推动破难攻坚,统筹确定养老服务、道路不通、车辆难停等110件民生小事进行跟踪督办。建立区领导党史学习教育联系点制度,区领导均结对联系1个以上镇街、部门,带头开展“七个一”专题实践活动,与“三服务”2.0版、“访民情、解民困”“一村一社区一机关”等相结合,积极联系街道、村社、企业领衔破难、问诊解难,累计领办完成实事项目44个。

2021年8月12日,“余杭一码通”在杭州市民卡App上线,实现防疫核验、公共出行、办事、入园、入馆、就医、就餐、创业、入学、信访十大场景“一码通行”,通过流程数字化再造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联通,成为各主管部门管用、市民群众爱用的余杭数字化改革的特色品牌。

在余杭,像“余杭一码通”一样的民生实事“解决方案”还有许多,如:解决入学难的“入学早知道”教育应用、聚焦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智慧健康站”服务平台、点亮网络普法新模式的“梦想E站”……这些解决方案也取得了不错成效。

各级干部聚焦困难群体所需,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56万余件,受益群众约75万余人次。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六个一批”活动,累计开展“网格连心”民情调研等230余次,落实村社干部“包网入户”听意见、问需求、办实事3000余人次,通过省“三服务”小管家收集办结问题10.7万余件,办结率99.98%。

从关心群众冷暖到促进改革发展,从解决眼前问题到长远建章立制,群众从身边的小事中看到了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初心使命正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灼灼韶华,笃行致远。煦暖的阳光照耀,全区上下开始落笔新的一页,奋进在当下,答案看行动。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记者 张瑚滢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