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落实“三全育人”机制 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发布时间:2022-01-24 09:41: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多次强调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当前,学校落实“三全育人”机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面向整体,形成系统。“三全育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应的育人工作也应着眼整体设计,致力于开创“全员育人”新格局。首先,要坚持目标引领。凝聚教育合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精心的教育和培养,形成立德树人的导向共识。其次,要全员调动,协同共管,最大限度发掘一切人员参与育人。学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群团协同合作制度,整合育人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新常态,实现育人队伍的最大化。再次,人人都是育人工作者,时时事事处处都能育人。要调动全员参与,做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全程育人,贯穿终身。“三全育人”机制强调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个阶段,做到全程育人。一是要创新育人理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行动的有效衔接,防止出现理念和行动“两张皮”等现象,不断强化思想和实践的统一,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二是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实现“知、情、意、行”的相互协同。要准确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根据其成长的规律特点优化育人路径、疏通堵点和关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始终,及时巩固实践成果、形成路径机制。三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因时而进。要坚持精准育人,弄清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

多方联动,有机渗透。“三全育人”机制要求打破育人空间的局限,把立德树人贯穿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首先,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意识,破除只局限于课堂育人的固化思维,根据学生成长生活的实际,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良好养成。其次,要多种教学活动形成联动,破除地域、时空等限制,把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各领域,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再次,要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多方联动共享。关注显性教育,重视隐性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统筹机制,融合创新。“三全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求打破时间、空间乃至主体时空的各种限制,要统筹推进、相互补充、协同育人,共同发挥育人的合力。一是完善育人监督机制,形成制度保障。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组织制度,如道德学习建构机制、校园生活统整机制、学校课程整合机制、家校共育协同机制等,使学生知行合一、人格建构等育人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融合发展。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德育实践为抓手,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不断融合,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统整,发挥各学科协同育人功能,实现课程机制从“育人课程”到“课程育人”的转变。三是优化环境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观念,形成强烈情感体验和动力,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作者单位: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庞君芳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