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网络平台上频繁出现多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培训广告,这些广告都宣称考取了某个资格证后可以获得高收入。不少在校大学生看完广告报名缴费后,才发现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里没有广告上的证书。
对于“职业资格证”,大学生都有着热切的培训考试需求。一方面,大学生求知欲旺盛,希望多学习知识,多开阔视野,这样的初衷值得鼓励。另一方面,近年来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大学生也想多考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增加自己将来在求职时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渴望,多少有一部分源自就业焦虑。人在焦虑状态下作的决定,难免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样一来,大学生往往易被不良培训机构“割韭菜”。
对于某些培训机构来说,虚构职业资格证书骗取大学生的培训费用,已经涉嫌违法。根据媒体的报道,部分培训机构吹嘘的“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并不属于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相似的职位名称应为“碳排放管理员”。利用相近的名称虚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收取所谓的培训费,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有关部门应当对这种培训机构坚决惩处,不让这样的忽悠行为得逞。
大学生“考证心切”,但普遍缺乏辨识能力,这还需要高校为在校学生提供更详细的就业指导。例如,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都可以在国家人事考试网上查询到,并且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考试。在校大学生可能不了解这一常识,但高校应当将相关的辨别验证方法教给学生。更进一步看,高校不妨提前帮助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向学生详细介绍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发展趋势,指导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校大学生也应当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有针对性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学习太多种类的知识。考取证书不在“多”而在“专”,还是应当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理想,合理考取相关证书。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校学生难免会有求职焦虑。对于这样的现状,高校更应该主动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