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1日在金麟府,8日在翰林花苑,13日在缘外缘颐养中心,31日在城站。近期以来,一次次义剪把余建权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经年累月的公益行动已沉淀为几个定点服务站,每个月他都会带着团队定时上门服务。
在义剪时,余建权喜欢跟理发对象聊聊天,毕竟美发是一门要沟通的行业。在工地上,他发觉正在剪头发的工人手很黑,上面全是老茧。原来,他是从贵州来杭的钢筋工。他问道,孩子长大了以后也让他做技术吗?工人说,对的,如果他自己愿意的话,学精一门手艺总是好事情。
在敬老院,80多岁的老太太叫她的老头子来余建权这里做个造型。他问她,你怎么叫得这么亲切呀?老太太说,年轻的时候也会吵架,年纪大了反倒很亲切了。“一开始我做公益是出自爱心,等到后来收获的更多是温馨。”
余建权把公益内化于心,今年整个团队已经做了58期义剪,平均每周要去一次。通过技能大师带队的形式,余建权技能大师工作室自发地在杭州的不同角落里做义剪,已经服务了教师、建筑工人、乘务员等不同工种和杭州的老人与普通市民,他们正在用本职工作服务于社会。
余建权认为,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他一直做公益的方向,带着团队做公益可以让这些年轻人更好地有爱心,把工匠精神、奉献精神落地在工作中。“传承是长久的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当一个人对这个行业真正有热爱,他自然乐意去从事这些公益的活动。”
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作为千岛湖商会的一员,余建权主动问商会需不需要做点事情,然后他跟着商会一起去慰问24小时值班的村委。当时很冷,他自发地买了碳,这一走就走遍了千岛湖的51个村子。解封后他回到杭州,组织团队穿着防护服到社区做义剪。“疫情之下没人开工,很多人没地方剪头发了,那我们就希望上门给别人做好相应的服务。”
从源头上看,余建权一家子都是做理发手艺的,父亲的很多思想深深影响了他,吃亏是福,付出总是好的,无论什么事情你先去做。
从1991年进入行业以来,余建权喜欢通过广博的见识来武装自己,在思维方式上不断提升,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最初在香港学习的时候,同行的人都觉得技术简单,不肯费力去学,他则把每一个动作都练两次,他说,“如何去教这个技术,我钻研的很细,那么一回来就可以去教人家。”也就是说,技能大师的特质,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体现。这些年来,他也在世界各地学习交流,去原宿风、米兰风发源之地走走看看,时尚前沿之地的灵感、常年的技术打磨也让他成了许多名人的造型师。
作为一名技能大师,余建权特别强调技能的落地就业。每个月,余建权技能大师工作室会进行4期技能培训,提升技术、美学、互联网使用等方面。以赛促学是技能提高的重要机制。今年,他也特地参加了理发行业的技能比赛,为此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练习。此前,他作为老师带了三年的比赛,自个儿却没参加过。今年,他以一个选手的心态积极学习,把“剪的功底”和“吹的艺术”再次打磨了起来。
如今,依托于浙江省美容美发协会创新专业委员会,余建权想更好地为美容行业的中小企业赋能。“我们这群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可以在技术、管理、互联网应用等多个方面联动。拿我自己来说,一步一步的我慢慢去尝试,攀上技术巅峰以后,在管理等层面又是一点一点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