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美好人居次第新 党建引领 功能提升 数智赋能 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改出新面貌、改出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1-12-06 11:10:17

杭州日报讯 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小切口”,正成为杭州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转型,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大改革”的趁手“利器”。

拔新领异,独树一帜。

作为2021年杭州十大民生实事的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通过党建引领软硬件同步提升、抓牢长效管理机制、注重数字赋能、结合未来社区理念,不断深化创新旧改的“杭州模式”。

快马加鞭,行稳致远。

截至目前,全市完工老旧小区改造211个,提前完成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据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调查显示,杭州市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支持率达98.9%、满意率为96.3%。

“百姓点赞就是最高的褒奖。”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全力打造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样板,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作出贡献。

存量挖潜 引领软硬件同步提升

让“螺蛳壳里摆道场”摆出民心与匠心

“你能想象这里原来是个垃圾堆放点吗?”下午4点,德胜东村社区,刚接完孙女放学的杨生美,指着学校对面的“邻聚里”幸福小广场,广场上满是玩耍的孩子,“傍晚还要更热闹。”

安徽人杨大姐,七年前随儿子来杭。正是老旧小区改造,让这个老牌社区焕发新生,也让杨大姐一家“新杭州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原来从蝶飞巷进来,路上坑坑洼洼,地下的水管、窗上的雨棚一‘碰’就破。”社区书记刘今昱回忆道,旧改伊始,只是把一捆捆电线拆除,就有居民惊叹“天都亮了”。

如今,蝶飞巷东侧,建起了文化长廊,再往里走,新增的4.3万平方米绿化盎然其间,278根电线杆全数拔除,居民楼里近万个凸保笼全部拆除,雨棚也换了,居民纷纷点赞,“绿棚子变蓝棚子,隔音又隔热。”

德胜东村老人孩子占了大头,“我们想进一步丰富老幼生活场景,但存量房很吃紧。”于是,拱墅区国投公司拿出共计1254平方米的存量房,原本的杂货店、蔬菜店,摇身一变,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小区管家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微型消防站……

由临街商铺改建的老年居家服务中心,辐射周边10个小区,是杨大姐最爱去的地方,“中午不想做菜,就来这吃吃。”坐电梯上二楼,还能理发、看电影、修手机、学手工,“在这交了不少朋友。”杨大姐越说越起劲。

老小区大多逼仄拥挤,通过旧改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只能“向内挖”。通过对碎片化土地的利用、存量房源的整合、片区资源的统筹,2019年至今,杭州累计新增公共服务设施约10.1万平方米。

上城区红梅社区,通过置换20幢原商业建筑的使用权,改造成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增加社区公共空间约2000平方米。拱墅区和睦社区建起了邻里中心、养老服务综合街区、托育中心等配套。西湖区嘉禾花苑新建起6层约7500平方米的民生综合体……

不仅天亮堂了、人气旺了,路也宽了。

老旧小区缺少停车规划,当务之急是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促进资源共享。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公共停车场建设与旧改同步推进,用整合、优化、腾退等挖掘停车空间,避免多次建设影响居民生活。”

临平街道梅堰小区通过裸露绿化退让、拓宽内部道路这些对内淘“边角料”和对外寻求新空间的方式,共开辟出700余个车位。临安区锦北街道竹林村将村内安置留用地、村民自留地等整合,设置规范车位580个。余杭区良渚街道花苑新村北区,在小区东大门开辟了60余个免费夜间泊位,还将小区车辆分流至一墙之隔的社会停车场,实现价格优惠,让政府、村集体和居民共赢。拱墅区大关西四区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将平面车位改为机械车位,预计将增建180个停车位……

一个个配套设施的落地,让原本脏兮兮、冷冰冰的老旧小区,有了热腾腾的温度和人气。

数智赋能 引领未来社区同步建设

让老旧小区持续焕发生命力与智慧力

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来小营巷视察卫生工作,称赞“你们这里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嘛”,杭州小营巷,从此成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2011年7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给小营巷社区党委复信,勉励社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小营巷自此成为老旧小区实现“自治、共治、善治”的美好标杆。

今年年初,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随即,杭州在全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的同时,同步推进旧改项目中的未来社区建设,让数智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浩荡东风,再次吹进小营巷。

如果说引入社会组织“红管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小营巷旧改铺好了“地基”。锚定未来社区,进行特色提升,则是小营巷旧改的2.0版本,“我们一直在做社区的‘微更新’,在健身休闲、停车设施、口袋公园、便民服务、风貌提升、文化特色方面进行系统提升。”在社区相关负责人的描述中,一个“五色小营”的未来社区图景,也呼之欲出。

以红色小营为魂,弘扬核心价值观;以绿色小营为基,延续爱卫主脉;以亮色小营为径,充分挖潜存量空间;以悦色小营为重,围绕生活组织场景;以出色小营为荣,创建老旧小区升级未来社区的样板。

特别是在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中的健康场景,小营智慧健康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也将加速,未来诊室、未来健康屋也将在小区建立。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体风貌提升及空间留白的方式,来达到现在的好看,未来可利用空间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在杭州,未来社区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高级形态,”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而通过未来社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结合,出发点仍然在群众身上,“以群众需求出发,构建‘能看、能用、好用、管用、易用’的数字化平台和应用模块,提升社区整体智治水平。”

和小营巷社区一样,上城区海月社区构建了“街道-社区-小区(物业)-居民”四级数字化管理体系,围绕居民服务提升、街道精细化治理两个维度,展开服务,助力社区成为安全、宜居、便捷、有更多休憩活动空间的智慧社区。在数字产业高新区,滨江区缤纷社区创新未来社区儿童守护系统“缤纷通学路工程”,以多方共同护学、专用通学道路和社区儿童监护数字化系统让孩子通学无忧、家长无忧……

一个个数字化改革成果的落地,让原本光秃秃、赤裸裸的老旧小区,有了响当当的魅力和活力。

长效治理 引领旧改为民的生动实践

让居民感受到持久而显著的幸福感

2019年初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杭州考察。在拱墅区和睦新村,他提出,要将和睦新村打造成旧改的“全国样板”。听得现场居民拍手叫好,“总理说,政府还要加大支持,让大家过上舒适安康、快乐幸福的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改出小区的新风貌,更要改出生活的新面貌。从居民自治,到专业机构加入,联动助推城市精细化治理,杭州老旧小区长效治理模式,让和睦新村居民口中这份幸福更具人文温暖,也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在西湖区古荡街道嘉禾花苑,民生综合体成了激发居民共治的载体。一楼的西湖粮食银行,通过App发起各类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就能获得“幸福币”,可以兑换粮油产品,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不久前,专业物业公司入驻湖墅街道贾家弄新村,长达20年的街道准物业管理模式成为历史,这成为街道走向“居民自治”与“改造提升”双同步管理模式的引子。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居委会统筹服务,专业物业公司菜单式专项服务,公益岗位自治服务,还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广泛动员全体居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组合拳”持续在全市各地打响。

在西湖区西溪街道,2个老旧小区成立了61个自管小组,实现无物业小区向专业化物业小区转型,变政府“独角戏”为社会“大合唱”,构建出了一个多元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

在拱墅区长庆街道,越来越多共建单位加入到治理的“红色朋友圈”中,党群驿站、“匠心驿站”、反诈工作室等便民服务阵地,绘就起了社会发展和居民幸福的同心圆;

在上城区采荷街道,原先36个“各自为政”的准物业服务小区化零为整,与小区综合党委、准业委会共同打造“低收费高质量、小社区大治理、老小区新气象”的治理服务样本,有效解决基层老旧小区治理中方向不统一、用力不均匀、治理不精准的难题……

一个个长效治理模式的落地,让原本乱糟糟、孤零零的老旧小区,有了喜盈盈的氛围和向心力。

“我们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激发老旧小区‘红色引擎’,着力破解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过程中部门协同难、建管协调难、基层治理难三大痛点。”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程围绕民生、民意、民需,开展旧改为民的生动实践,助力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扛起杭州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城建担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