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助残共富爱满杭城 杭州聚力打造助残服务之窗、儿童康复之窗、城市有爱之窗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1-12-06 11:05:46

杭州日报讯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程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包容度与精神文明高度。

从1994年开始,杭州市政府每年推出民生实事项目,至今已有27年,城市的发展变化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让广大残疾人也亲历身受。如何进一步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纾难解困?今年,市残联及早谋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在三件民生实事上重点破题。

截至目前,三个子项目均已超额完成,交出“暖心账本”:规范提升残疾人之家94家,完成率达142%;规范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机构30家,完成率达150%;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完成数25个,完成率达179%。

围绕中心保障民生,改革创新扩面提质。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让阳光照亮残疾人群体,关乎全市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关乎“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温度。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A

直播带货引来万人围观

残疾人之家共建共同富裕新样本

残疾人之家,庇护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方。

规范提升星级“残疾人之家”,已连续三年成为省市民生实事,足见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关爱。去年,全市完成84家星级“残疾人之家”提升,今年市残联高标准起步,从破解机构发展动能不足的难题出发,率全省之先创新开展党建联动、志愿服务、康复体育、就业支持、服务清单“五进残疾人之家”专项行动,将残疾人之家打造成为区域社会治理的基地、服务残疾人的阵地、党建联动的红地、志愿帮扶的热地。

“这是一件陶瓷水果食器盘,这上面的花纹是我们自己画的,制作好后,再送到窑厂里烧制……”周六一早,残障小伙子铮铮早早来到运河边上的拱墅区文晖街道残疾人之家。这天,他要在这里完成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化妆、挑衣服、对台词、码货,直播开始,虽然铮铮的口齿不太伶俐,但还是引来近万人围观。

当天,铮铮的直播带货推出了汉服配饰、水果食器盘、生肖花瓶、廉政绘画等系列产品,深受粉丝们的欢迎。之前,铮铮和伙伴们设计制作的迎亚残运会挂件、建党刻纸等文创手工产品,通过直播带货方式卖到了全国各地。

“我们这里就像一所幼儿园。”文晖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徐枫笑称,“作为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氛围的媒介,残疾人之家具有辅助就业的功能,帮助残疾人找寻个人的存在感。”

去年9月从绍兴路迁址而来,徐枫就多次申报,提出扩大残疾人之家的规模,设置了活动区与展示区。今年以来,通过直播带货技能培训,手把手对残疾人进行指导,同时引入网络公司为残疾人直播进行粉丝引流、推广、提供货源,为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

如今,杭州有203家残疾人之家,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且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这一方天地不仅“红”了起来,还打造成了志愿帮扶的热地。

今年3月,市残联牵手阿里公益,共同开启“阳光助残”三年行动。目前,我市“残疾人之家”已在“三小时公益”平台完成注册177家,共发布志愿者活动598次,参加志愿者活动3178人,累计获得公益时间6430小时。双方依托“人人3小时”公益平台,打造“数智治理、全民参与”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体系,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扶残助残服务中。

B

“折翼天使”找到“小家”

残疾儿童康复形成辨识度高的杭州品牌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助力“折翼天使”重新飞翔,一束希望之光已照进现实。

今年,打造杭版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品牌,首次列入民生实事项目,4月,市残联启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项目,对全市53家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全面评估。

“我们2019年就到这里来康复了,一直坚持到现在。之前,这里只有两间小小的感统室,现在大厅旁就有一间大教室,孩子玩得很开心,进去就舍不得出来。”经过规范化提升改造,杭州启音儿童康复中心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定期带女儿来康复的马女士欣喜,“孩子六岁了,目前上幼儿园大班,看着她一天天进步,心里真是高兴。希望她将来能融入生活,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上学。”

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也是杭州启音儿童康复中心主任戴素清的心愿:“这次我们改造后,提升最大的就是硬件环境。我们原来的集体教室比较小,只有九平方米左右,如今有五六十平方米,感统教室也变成了200多平方米,大大满足了残障儿童的康复需求。集体课教室变大,教学内容设计可以更丰富,孩子们在上课时就会更开心,康复效果自然更好。”

这只是杭州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在省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市区两级残联联动合力,全市30家定点机构高质量完成了规范化提升。

为落实省市民生实事,助力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全市定点机构全面启动实施“五个统一”,即统一机构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康复档案、统一公示内容、统一家长学校;创新推出“五项举措”,即发布机构服务公约、建立协同发展联盟、建立完善专家智库、创建市级家长学堂、建立比学赶超机制,助推机构拉高标杆,积极探索延伸服务,向社会公开承诺提供规范化、专业化、品质化服务,形成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杭版儿童康复服务品牌。

“下一步,杭州市将启动所有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启孤独症儿童SUPER星成长计划,并通过数智赋能创新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市残联理事长杨英英表示,今年以来,市残联会同市教育局引入社会组织,组织省市专家走进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为近2000名特殊儿童提供专业评估服务,并针对有康教融合支持需求的孤独症儿童,广泛开展信息普查、康复评估。为残疾人提供残疾预防、辅具智配、儿童康复等全方位线上线下双服务,多维度帮助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困难,助力残疾儿童家庭共同富裕。

C

手语姐姐在线翻译

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架起尊严生活的桥梁

民生幸福城,此心安放处。关爱困难残疾人,就是为他们架起便利生活的桥梁。

去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惠及1768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也让家住拱墅区长庆街道柳营社区的李志潮感叹:“起初入户调查,我只提出换个马桶就行,没想到政府帮我把房子都翻新了,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今年,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向社区拓展,全市共有25个社区参与申报创建。深化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列入民生实事中,如今成效显著。在采荷街道江汀社区,沿路无障碍坡道、报警器、无障碍休息区及无障碍设施标识牌、指引牌分设齐全,居民夏阿姨开着轮椅车去哪都很方便。在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不仅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回龙庙前所有缘石坡道、刀茅巷里所有的盲道也完成了改造与重建。这些由点及面汇聚而成的暖流,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敢于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独立办事、便捷生活。

让盲人“看得见”,让聋人“听得见”,也是无障碍社区创建的要求之一。大关街道德胜社区,是杭州主城区体量、人口较为庞大的社区之一,其中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约占社区常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营造残健共融、人人平等的社会生活环境,去年,德胜社区就启动了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信息无障碍建设。路过社区门口,可以看到这里装着一块无障碍明盲对照导览示意图,还设有综合信息服务亭、语音信息提示器等设施,帮助无障碍需求人士在社区范围内无障碍通行。

“我们主要在小区内部道路上安装了语音信息提示器,方便残障人士出行。只要路过这个装置附近,就会触发手机或是手环感应,自动进行语音播报,提示目前所处的位置,帮助导航。”大关街道德胜社区党委副书记李东立的一番话,让居民张大伯也连连点头,“以前路也不好找,不方便推出来玩。现在改造过后挺好的,我们出来玩,比以前方便得多。”

在天水街道,还设有全省首套信息无障碍综合服务系统,提供无障碍导航、手语姐姐实时在线翻译等多个场景应用,为视障人士、肢体残障人士和听障人士提供服务。

细节用了心,城市暖人心。

明年,杭州亚残运会即将召开,无障碍环境建设如何为赛事提供坚实保障?杨英英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我们牵头修订《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办法》,与市建委共同制定杭州市新改扩建项目竣工验收前体验的机制,让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能够基本规范。此外,还包括家庭无障碍和社区无障碍创建改造项目。”

今年,市残联还将在信息无障碍方面继续努力,建立一支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队伍,共同推进杭州市无障碍环境真正落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