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宣布好消息,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人民网11月30日报道:故宫原来规定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以及每周二统一预约的中小学生免费;如今决定从2021年12月10日起,未成年人门票(含珍宝馆、钟表馆)全免费,试行期间将不断完善票务服务管理体系。
博物馆是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人文历史、科技未来的精华聚集地,是触发好奇心、探索欲的地方。如果说教科书是凝定的博物馆,那么博物馆是生动的教科书,它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最好的公共场所。故宫“款待”未成年人,让更多未成年人入院参观,经济收入是少了些,但人文和教育赋能的价值大无边,公众应该竖起两个大拇哥为之点赞!
在很大程度上,未成年人其实“住在成人身躯里”,成年人对了,未成年人才会对。在工业化时代,需要大规模标准化的人才,教育培养人才也是标准化统一化;但是在数字化时代,需要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教育就得“有教无类”,不能再是“一刀切”,而需要给每个未成年人“个性赋能”和“按需赋权”。学校的教育,习惯于一刀切的“标准化”,而课余的比如“博物馆教育”,那就不会也不可能是“标准化教育”,千姿百态的博物馆馆藏文物藏品,能让孩子们触发不同的兴趣,只要成年人引导正确,那么未成年人就会产生你想象不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博物馆绝不仅仅只是提供“知识”。遥想上世纪20年代初,爱因斯坦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访美国,有记者问他声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仅仅考察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愚蠢的。所以爱因斯坦接着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多少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会思考。”这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爱因斯坦始终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只是基础,智慧才是力量,而想象力就是杠杆。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是过去的落后的教育;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大教育”,是更为广博的教育,尤其是能够激发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
爱因斯坦有著名的质能公式E=mc²(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度),在今天,我们可以将其置换成一道教育成长公式:让E来代表创造性成就,m代表知识,c则是代表兴趣、好奇心、想象力——最后这一类看起来有点“虚无缥缈”,其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稀缺的,它基本不是学校机械教学所能教给的,它大抵需要的是课堂之外,比如博物馆供给的。
自由有多大,天才就有多大。英国最著名的伊顿公学是贵族精英学校,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半天上课,半天自主,自主的半天时间用于运动和自由活动。孩子要成才,要给他最大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好孩子,都是在自由中成长的。在自由的时空中不知道该干什么的,那是无法成才的。天天批量化、机械化地反复作业训练,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天才。
我们的辉煌的故宫博物院,而今免费“款待”未成年人,最可宝贵的就是让未成年人自由驰骋在历史文化的汪洋大海里——希冀孩子们最终能够爱上人文、超越教育、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