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百岁瞿独伊:一生淡泊名利
发布时间:2021-11-29 08:29:53

百年寿,千古情。“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瞿独伊,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瞿独伊,浙江萧山人,1946年8月入党。“她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1941年被捕入狱,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绝不屈服。她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这是对这位平凡又非凡的百岁老党员的基本评价,朴素得如同瞿独伊本人。

瞿独伊的母亲是杨之华,生父是沈剑龙。杨之华是妇女运动先驱,190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萧山;沈剑龙是萧山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他们于1921年年初结婚,但很快发现志不同道不合。年轻的杨之华那时在杭州与上海之间两地奔波,或工作或求学;1921年11月5日在上海生下女儿,取名独伊,意思是说“只生你一个,决不再生”。1924年11月,杨之华离婚,然后嫁给深爱她的瞿秋白,两人成为美好的“秋之白华”。

瞿秋白也深爱女儿瞿独伊。独伊曾深情回忆,“母亲不让我简单地叫‘爸爸’。让我叫‘好爸爸’,我就一直这样称呼的,而他就亲切地称我‘小独伊’。”

瞿独伊与党同龄,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1928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中共六大被迫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瞿秋白先期到苏联参加筹备工作,杨之华时任中央委员,也是六大代表,她随后带着瞿独伊,也秘密来到莫斯科。那时,瞿独伊已6岁半,开始记事。1930年,瞿秋白夫妇奉命秘密回国工作,将独伊一个人留在莫斯科,托付给著名政治活动家鲍罗廷照顾。

不料这次分别,竟成女儿和父亲的永诀。瞿秋白从容就义时,瞿独伊才14岁。她回忆说:“1935年的一天,忽然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我看到了父亲牺牲的消息,惊呆了的我随即失声痛哭起来,竟晕倒在地……”当时天津《大公报》刊登消息《瞿秋白毕命记》,编辑主任王芸生把原题“毙命”的“毙”字改成“毕”,使该报道成为新闻史上的经典。

1941年,瞿独伊随母亲回国,抵达新疆时,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瞿独伊小小年纪,在狱中英勇不屈。抗战胜利后,经过党的营救和张治中将军的努力,在新疆的被捕人员获得自由。回到延安后,瞿独伊与在新疆期间相知相爱结成伴侣的李何一起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解放初期,瞿独伊和李何再度前往苏联,筹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1957年回国。她1982年离休,从来都过着普通人的平凡而低调的生活。

瞿独伊曾对来访的记者说:“我最不喜欢讲自己的事,也不愿意借父母的光来照亮自己,因为我远不能与他们相比。”作为与党同龄的老党员,瞿独伊最在乎的就是:自己要对得起“瞿秋白女儿”这个称呼。由于丈夫去世较早,唯一的女儿定居美国,她离休后,独居在京城三居室的家里,深居简出,与钢琴为伍;空余时间多了,她喜欢上了交谊舞,72岁时曾获得北京市中老年交谊舞大赛老年组第一名。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如果利用父辈的身份,要权要钱,要名要利,那肯定比一般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但是,瞿独伊一生都淡泊名利,自知自重,慎独慎终,她是优秀党员的楷模,更是后辈学习的典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