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3年与8个城市签订30多个合作协议 杭州打造合作共赢“长三角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1-11-16 10:53:04

编者按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三年来,地处长三角金南翼的杭州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城际合作、经验输出、毗邻合作、生态共保、旅游共建、民生共享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即日起,本报推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三周年“杭州答卷”特别报道,介绍杭州三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成绩单”。

杭州日报讯 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41座城市。这些城市之间的合作,共同筑就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和长三角南翼核心城市,选择哪些城市作为合作伙伴、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是摆在杭州面前的两个重要课题。对此,杭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三年来杭州与长三角八个城市签订了30多个合作协议,构建起了一个东临东海、西跨长江的巨大“朋友圈”。

一体化“杭州空间”:

都市圈、“双城记”和长三角

这个巨大的“朋友圈”,可以用“1、2、3”三个数字来概括。

“1”是指一个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圈内城市都是杭州的‘老朋友’,合作基础良好,合作成果丰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黄“1+9”,杭绍、杭湖、杭嘉“1+4”……三年来,杭州与都市圈兄弟城市签订的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覆盖交通、文旅、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今年,杭州又携手嘉兴、绍兴、黄山,在毗邻区域推动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让都市圈区域合作从城市、区县进一步向乡镇下沉。

“2”是指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作为浙江的“双子星”,截至去年,杭甬两市GDP占全省的比重已达44.1%。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对强化杭甬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浙江印发《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了1个总目标、3个分目标和18个具体指标,并规划了八大专项行动和十大标志性工程。在这一大蓝图之下,杭甬两地又分别出台了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唱好“双城记”相关工作任务。此外,两市还联合推出了一批惠民利企事项,杭甬首次实现异地医保结算双向免备案,并相互开放公园卡办理。

“3”是指长三角。在打好基本盘、唱好双城记的基础上,杭州又将目光进一步拓展到了整个长三角,沪杭合作、合杭合作渐入佳境。杭州开展“服务借力上海十大行动”,从科创、产业、开放、营商环境等领域全面接轨上海,并在上海张江核心区建立了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杭州又与合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共建“合杭梦想小镇”、共建“智慧城市”、产业平台对接三个方面开展合作,其中“合杭梦想小镇”已在合肥包河区落地。

此外,杭州还加入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等多个长三角城际合作组织,以小圈推动大圈,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了杭州力量。

一体化“杭州智慧”: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区域合作,“找对人”很重要,“点对菜”同样关键。30多个合作协议,展现的是共识,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找到双方利益诉求的共同点,是合作得以成立的基础。

例如,杭绍、杭湖、杭嘉三个“1+4”协议均以杭州都市区建设为主要合作背景,且签订时间差不超过两天。但在具体内容上,依然充分彰显了不同城市之间合作重心和利益诉求的不同。其中,杭州、嘉兴均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成员城市,“共推科创走廊建设”成为双方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双方将共同参与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绍兴紧邻杭州萧山区,又是杭甬之间的关键纽带,以毗邻区块建设为代表的“同城化”成为杭绍合作的一个关键词。

作为杭州都市圈的新成员,黄山市是杭州重要的上游生态屏障。在进一步加强新安江生态保护合作的基础上,两地也在产业领域开展合作,帮助黄山更好地承接杭州优势产业辐射,实现两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杭黄“1+9”协议明确,探索共建“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加强两地特色农业特别是绿色食品产业的合作交流。

杭州、宁波的“双城记”,则是两个相近能级的中心城市之间的平等合作、各扬所长。杭州发达的数字经济能为宁波制造业企业赋能,宁波作为东方大港的航运优势同样能够满足杭州企业的需求。据了解,两地将共同研究杭州内河港与宁波海港便捷联通方案,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探索推进高铁快运合作。同时,宁波口岸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对杭州市重点企业原材料、生产设备、关键零部件及标准品等物资实施快速放行。

在与长三角非毗邻城市的合作中,找准利益共同点就更为重要。目前,成立仅一年的合杭梦想小镇产业创新中心已入驻14家成长型企业,集聚相关产业人才百余人。“杭州与合肥的合作能这么快出成果,离不开双方较强的互补性。合肥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科创平台优势,杭州则有着创新创业活力和产业化优势,双方的良好互补性是跨省合作得以成立的基础。”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城市间合作就像相亲,既不能“单相思”,也不能“拉郎配”,而必须充分考虑和尊重双方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意愿,在反复沟通、反复协商的基础上慎重决定,“每一份合作协议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次的调查研究、沟通协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立平 通讯员 杭发改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