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形成宋韵文化挖掘、保护、提升、研究、传承的工作体系。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解码南宋文化基因,推动宋韵文化全面融入我省公共文化体系,重现“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美学,对于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全面深化宋韵文化研究传承推广的系统谋划
加强宋韵文化保护与展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自觉践行“八八战略”、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浙江正致力于将宋韵文化打造成为浙江文化金名片,如杭州市上城区积极推动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开发,绍兴文理学院致力打造宋韵文化传承特色高校等。
宋韵文化全面融入我省公共文化体系,有利于形成展示“重要窗口”独特韵味、文化浙江建设成果的鲜明标识,但在其文化核心的内涵与外延上还须进行更加科学、系统的阐释与挖掘。在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过程中,对宋韵文化所涉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资源收集与整理,对宋韵文化的概念界定、形成脉络、外延发展、边界梳理、表现形式等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呈现,都须进行更加全面的统筹与指导。如何做足特色、放大优势,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要完善宋韵文化研究传承推广的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借鉴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文旅、教育、文物、科技等有关部门形成合力,设立宋韵文化传承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联动省内外宋韵文化研究机构与专家学者,成立宋韵文化研究传承推广机构,加快推动相关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的出台和落实。
要加强宋韵文化研究传承推广的系统谋划。推动对宋韵文化的融合发展和品牌培育,串联南宋文化体验空间与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并在公共文化价值体系中融入宋韵文化礼节仪式传承等特色文化呈现元素,打造“宋韵公共文化周”“浙江国际宋韵文化节”等品牌,使城市乡村、邻里街道等成为行走的宋韵博物馆,让群众多维度感受宋韵文化。
要深化对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采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不断深化对宋韵文化深厚丰富内涵的研究挖掘,同时将宋韵文化元素融入当前正在落地推进的公众文化建设项目。可通过对宋韵文化相关遗迹的保护性开发,进一步提升宋韵文化景观辨识度;通过延续和提倡宋代生活美学,推广雅致的生活新范式。
二、全面加快宋韵文化在公共文化体系中的创造性呈现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传承创新宋韵文化,将其全面融入公共文化体系,有助于高质量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化符号,并使之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大精神动力。
宋韵文化全面融入公共文化体系,有利于推动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当前,公众包括外地游客对宋韵文化谈的最多的景点关键词为“宋城”“南宋御街”等,地域关键词集中在“杭州”“临安”,而对最能体现宋韵文化的标志性物件、符号,对南宋园林建筑的风格、民俗生活图景、历史文化遗存等则了解较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众对宋韵文化的整体知晓度还是不高、对其理解相对浅显与单一,这对宋韵文化的呈现形式创新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要在重现具有中国气派、东方特质的“南宋遗韵”的创造性输出与转译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要推动城乡一体的宋韵文化特色展示点建设。建议在1000家即将筹建或已在筹建的乡村博物馆,已有的各级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呈现与“植入”宋韵文化主题元素,在建筑风格的设计、环境景观的规划、内部馆藏的装饰、体验活动的策划上彰显宋韵文化气息,同时可设置“品读·宋韵文化角”“浙里·宋韵文化展示窗”等场馆。
要运用现代科技打造宋韵数字文化平台。建议搭建宋韵数字文化平台,完善宋韵文化资源库内容建设,不断丰富电子图书、绘画书法、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建立宋韵文化研学孵化基地,设立宋韵文化研习课堂,利用APP、小程序等形式丰富的线下互动体验空间,为活动发布、参与预约、艺术培训、展览展示、品牌推介、志愿者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平台,同步推行宋韵文化普及效果评估机制,实施群众自主自助互动的体验式服务。
要加强宋韵文化在公众文化领域的创意呈现。建议结合浙江特有的印石文化、书画文化、伞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丝绸文化等进行跨界融合创造,设计一批公众文化标识符号,推出一系列宋韵文化主题盲盒、折伞、文化衫、帆布袋、卡套等文创产品。虚拟文创方面,则可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出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随机组合的NFT艺术品、虚拟动漫人物与AR人物,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全球宣传推广营销。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赋能宋韵文化产业IP化
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产业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重要基础,具有极强的引领力和辐射力。而宋韵文化作为高质量文化供给,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文化密码,能够顺应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对其IP的深入开发可带动浙江文化产业的提质升级。
宋韵文化全面融入公共文化体系,有利于助推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促进高质量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其在全面融入公众文化体系过程中还须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体系。当前,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赋予了宋韵文化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但是如何将宋韵与其他产业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串珠成链,成为宋韵文化全面融入公共文化体系的现实问题。目前,宋韵文化作为IP创造的独特文化元素,还更多停留在传统媒体上,IP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未与市场有效匹配,配套的人才供给、文化产业的无缝融合衔接度有待增加和提高,这对各级政府与市场在宋韵文化推广发展中的评价机制体系建立与产业配套融合提出了相应需求。
要推动宋韵文化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不断优化基于宋韵文化开发的衍生产业资本市场环境,鼓励多方主体共建创新联盟,促进创意孵化、文化转译、产业集聚的规模化发展。完善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吸引多元资本的支持;全面深化各级政府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在供给侧发力,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要创新宋韵文化产业IP人才培养与引进。建设省内宋韵文化研究传承推广专家智库,将宋韵文化双创人才培养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培养方案之中;大力推动宋韵文化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突出浙江公共文化建设应用对策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尊重规律、科学管理;以公共文化发展需求和宋韵人才双创需求为导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满足宋韵双创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
要增加宋韵文化产业IP面向省外乃至世界的资源供给。打造宋韵文化产业IP文旅融合先行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诗画浙江、“未来景区”等文旅品牌建设,加大对宋韵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等,使共同富裕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布局思路,打造体现时代精神的宋韵文化世界级IP产业链。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