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杭州的秋天是从西湖边的树叶开始的,比如,北山路的梧桐树叶渐渐变黄、飘零。眼下,杭州的秋意渐浓,有关部门决定,从11月10日开始,“全市落叶不扫景观道”再次开启,让市民游客尽享秋色之美。
在传统文化中,“落叶”有着重要的意境,承载了人们浓烈深沉的感情。不论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还是“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秋天的落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象。
不急于清扫落叶,满足了很多人心中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也留住了城市之美。钢筋水泥建筑是工业化的象征,地面上多一层落叶的覆盖,则增添了自然与人文之美。可以想象,走在洒满落叶的街道上,望着脚下延伸的色彩斑斓,心中会浮上几许清净明澈。这也是一种微小却温暖的幸福感。
落叶不扫,也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体现。杭州并不是所有道路的落叶都不扫,而是精心挑选了26处景观大道不扫落叶。尽管白天不扫落叶,但是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一方面,白天依然要清扫各类垃圾,另一方面,“落叶不扫”也要根据天气条件安排,如果遇到下雨,落叶吸水后容易导致行人打滑,也有可能掉入雨水井影响河道水质,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清扫落叶。可以说,比起见到落叶就清扫,“落叶不扫”更需要精细化的考量。
既要保留落叶满地的诗意之美,还要保持卫生和安全,这一做法反映了城市治理理念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城市与规划系教授郐艳丽曾说过,过去城市管理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所以落叶全部清扫。如今,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在上升,相应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安全的基础上,美丽成为中国城市非常重要的主题。正因为有这种积极向上、要求更高的治理模式,城市有了绚烂的风景,展现了活力与温度,居民享受到了自然生态之美。落叶不扫,让人们的审美有了客体,也折射出了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落叶有时尽,美丽无绝期。人们对诗意的追求从未远离,我们的城市,也应当展现更多的美,留住大家的文化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