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才能不落下老年人?如何填平他们与时代之间的“数字鸿沟”?日前,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实施的“助老暖心出行计划”启动,推出了“一键叫车”等助老打车服务。今后5年内,将在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的社区、医院等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建立1万个暖心车站。暖心车站设有二维码,老年人用微信扫一扫、点一下即可自动呼叫出租车。
数字时代,老年人是不容忽视的网络用户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中国已有9.4亿网民,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占10.3%。可以说,“银发网民”规模不容小觑。数字时代,信息化应用层出不穷,使用的门槛也提高了。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其一,“数字鸿沟”要填平。有些老年人想上网,却跟不上时代节奏,不会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软件;其二,“数字陷阱”要警惕。有些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上网布设陷阱,一些老年人网络识别和防范能力不强,容易轻信谣言、陷入骗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助老暖心出行计划”,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方面,给予老年人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及时且暖心。
从中我们不妨思考,什么样的技术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技术?不仅要有先进、独创、具备行业认可的技术高度,而且要拥有人文关怀且社会认可的温度。整体上看,数字时代的数字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也应该更加注重解决老年人的使用难题,不能让他们由于不懂二维码、不懂APP而失去了通过手机看病挂号、打车出行的机会。比如,在车站、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就是弥补“数字鸿沟”的有益之举。
事实上,让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更多行动在路上。前段时间,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支付宝蓝马甲,发布一系列数智助老公益行动“1+X”计划。在教育、医疗、科学等领域内形成合力,力争1年内打造10个数字助老服务示范模式、100个数字助老服务驿站、1000名数字助老志愿者,累计服务10000名适龄老年人。时代列车领略风驰电掣,填补代际间的数字沟壑,营造善待老年人的数字生态,老年人也就能迈着碎步悠然自得享受数字时代的馈赠。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城市治理重在细节、贵在细节,也难在细节。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里,也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这是时代进步的题中之义,也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人文关怀。说到底,在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快慢之间、变与不变,不是无法解决的不等式,而是可以兼顾的多选题。给予老年人更到位的关怀、更周全的考虑,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不仅是美好愿景,也必将成为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