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一缕宋韵之风 吹来活力充沛的文化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1-10-29 11:19:53

杭州日报讯 “‘宋韵’这两个字,太动人了。”这个月末,在秋色渐浓的湖天一碧楼上,导演陈薪伊带着自己的主创班底,再次与杭州演艺集团的团队聚在一块。

数不清这是今年以来,歌舞诗画剧《宋韵》主创团队的第几次策划会了。光是剧本,前前后后就已经打磨了十几版。不过,83岁的陈薪伊只要一说起戏,就心潮澎湃。

歌舞诗画剧《宋韵》是杭州演艺集团成立以来,全资出品制作的第一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我们想通过打造一部展现宋代文化、厚植文化自信的时代文艺精品,高品质展示宋韵文化在共富实践中最生动的‘窗口’形象。”杭州演艺集团总经理、《宋韵》总策划洪见成说。

1/ 从钱俶的故事讲起 古今交汇的多元化表达

“当我行走在南宋御街,现代的商业气息缓缓消失在脑后。忽然,灯光重新亮了起来,时空发生了折叠,我仿佛回到了南宋的皇城根下,眼前浮现出瓦肆勾栏里歌舞升平的景象……”这是关于《宋韵》,洪见成脑海中最初的想象。

这些年,洪见成一直在酝酿一部最能代表杭州文化的原创舞台作品。缘于今年话剧交响剧诗《龙亭侯蔡伦》的合作,他与陈薪伊在《宋韵》的创作上一拍即合。

陈薪伊有关《宋韵》的创作灵感,源自萦绕在她心头十余年的艺术念想——吴越国王钱俶。“十五年前,我本来有个机会和杭州合作一部关于钱俶的戏剧,但最终没有做成。”在她看来,由于钱王和平归宋,一座历史名城——杭州才得以进入长达千年的历史兴盛期。“没有这样一位心里装着百姓的君王,何来宋代风华的杭州?”

作为该剧的总导演,陈薪伊正在全力创排将于12月中下旬在杭州大剧院首演的“名人名家”版。濮存昕、关栋天、史可领衔,共同演绎一部“现代与大宋的交响、传统与未来的交响、君臣与百姓的交响”。

《宋韵》有一个娓娓道来的“凤头”,围绕着百家姓的故事展开。除了钱俶,开篇还设定了另一位重要的角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南宋记忆里,赵匡胤的子孙在杭州延续着华夏的文明。”陈薪伊说,宋韵文化不局限于宋代,它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

这回在角色上,还有一个巧妙的设置——回杭州寻根的英国留学生钱陈二十、来自宋代的“捡漏人”张阿毛。一个高大威武的话剧演员,一个矮小伛偻的昆曲丑角,他们都是贯穿全场的存在,将形成一种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鉴。”

“美,是戏剧的最高原则。”在陈薪伊目前的构想里,宋韵风雅的极致大美将尽可能多面、灵动地呈现在舞台之上。《宋韵》中,柳永、秦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代大家的诗词名篇,将融合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以朗诵配合歌舞的形式展现。“到时,舞台的背景会变成六座杭州古城门。当年呀,李清照就住在清波门外。舞台上,‘千古第一才女’的西湖情就这样流淌在歌舞诗画之间。”

2/ 以歌舞诗画剧为序 打造《宋韵》系列艺术长卷

《宋韵》,将打造三个不同的演出版本——“名人名家”版、驻场版、巡演版。

宋韵,是雅文化的代表。宋人的生活,每逢宴饮,必有歌舞。不论是当年鼎盛的宋代宫廷舞,还是后来“冲破围墙”的宋代民间舞,在如今的舞台上都是一种“活色生香、绚烂瑰丽”的美学表达。

“在驻场版中,我们将运用声、光、电,甚至扩展现实(XR)等多种技术手段,来打造一个文旅融合、老少咸宜的综合艺术作品,内容更精华,形式更创新。届时,该剧将在主城区近西湖的一个剧院进行驻场演出,每天3-4场,一年100-150场,努力实现口碑和效益双收。而之后的巡演版,则更侧重细致的故事表达和极致的艺术效果。”《宋韵》演出策划许少君介绍。

“一个多月后,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名人名家’版,可能不一定叫《宋韵》。”洪见成透露,杭州演艺集团目前正在进一步筹划《宋韵》系列,眼下正在创排的歌舞诗画剧只是一个开篇。“我一开始的想法是精心创作一部体现宋韵风格、杭州特点、现代元素的集大成之作。但后来与专家学者、艺术家不断交流学习,以及通过我对宋文化的深入解读,我意识到仅仅一个舞台作品,无法承载如此宏大而丰富的宋代。”他说,杭州演艺集团以歌舞诗画剧为序,先让大家建立一个脑海中的历史文化大背景,再绘就一幅内容更加丰满、形式更加多元的艺术长卷。

“这其中,宋代闪耀着的人文之光就灿若星辰。比如岳飞、陆游、文天祥这些浩然正气的爱国名士,比如苏东坡与杭州的不解之缘,再比如当年勾栏瓦舍里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我们将通过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一个个深入而细致的时代切片,深化内涵,百花齐放。”《宋韵》宣传策划李兢兢表示,通过《宋韵》系列,希望能让这种文化真切地落入市民当下的生活与审美,并且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深入杭州的文化之根。“与此同时,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丰实起来。”

精神富有是“共富”之魂。在洪见成看来,不断夯实的“文化根基”也在同时反哺杭州文化精品力作的充沛活力。“接下来的文艺创作中,我们将继续‘活化’,深入‘解构’,使宋韵文化在当下这个时代真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厉玮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