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其中有关中国足球的部分,规划提出“男子国家队力争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女子国家队力争达到亚洲领先水平”。
应该说,这样一个目标很实在,不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也符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6—2050 年)》提出的中期目标:“奋力实现中国足球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跻身世界强队的发展目标。”“十四五”达到亚洲一流,“十五五”跻身世界强队,顺理成章。
然而足球场上也有一句人所共知的名言:“足球是圆的。”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也一样,既要锚定目标坚定不移,也要立足现实随机应变。好比盖房子,盖房子要有时间表,但决定下一步的不是时间表而是实际的工程进度,没盖到15层就没法先盖16层。回看“十三五”期间,中国足球发展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目标甚至超额实现了目标,比如全国社会足球场地数量增长4倍,共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6957块;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2019年就已达到27059所,远超“十三五”期间达到2万所的目标。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足球人口有没有同步增长,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有没有大面积被激发出来呢?却要打一个不小的问号。
对照《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设定的“近期目标”是“努力实现中国足球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的发展目标”,那么又该如何理解这里的“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呢?多建足球场以及开展足球特色校园活动,都是路径而非终点——如果不能调动起广大青少年对于足球运动的热情,不能有效扩张足球运动人口的规模,那么不论建多少足球场都将失去意义。中国先哲有名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一国之国民对于足球运动的普遍热爱,乃是一国足球臻于一流的前提条件。固然,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足球人口,早在2011年就已达到2600万,超过很多足球强国的总人口,然而足球人口的比较,不是比总数而是比它在国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只有足球人口达到足够高的比例,才能产生足够大的互动效应,让足球天才从中脱颖而出。球王贝利从哪里来?从几个10来岁的小孩子自发组织的“街道俱乐部”来;马拉多纳从哪里来?3岁的时候,他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皮革制作的足球,足球开始成为他的最爱。所谓“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就是要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才能兴风雨、生蛟龙。
对于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来说,“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不应该仅仅是“近期目标”,而应该成为长期坚持的一种理念;多办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比赛,比办好职业赛事还更重要。苟能让足球运动成为像打乒乓球那样的群众运动、全民运动,国足有朝一日达到亚洲一流乃至跻身世界强队,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