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夏阳
都市快报报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诗人白居易当年提笔写下这句诗的时候,可能都没有想到,自己暮年时的一句感慨,时至今天,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那么,你是否曾想过,究竟是什么让白居易对杭州如此赞叹与怀念,又是什么让杭州的魅力能够穿越了时空?归根结底三个字:江南味。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同时坐拥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杭州不仅有着江南美景,更是当之无愧的江南名城。
如今的杭州,肩负着骄傲的过去,更将大胆地迈向未来。在近期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建设“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强省”已成为政府战略的一部分。当下,要如何在激活杭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推出文化旅游新地标,让更多的人知道杭州、了解杭州,打造杭州文旅新风尚?
为此,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文广集团、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推出“最江南·杭州味”杭州文旅“新十大”系列活动,并联袂都市快报、城市秘密,共同邀请杭州历史文化资深专家甄选入围名单。
本次活动即将于10月13日正式公布“杭州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杭州十大文化新地标”和“杭州十大文化新现象”入围名单,并同步推出网络投票,届时请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一起品味“最江南·杭州味”。
什么是最江南·杭州味?
如果说,有一千个对杭州的定义,江南,必定是一个最鲜明的标签和标识。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有着令全国人民都羡慕的江南典型美景。北宋嘉祐初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挚出守杭州,宋仁宗作诗相送,首联就把杭州夸上了天,“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杭州不仅风景如画,自古以来更是世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承托着文人对美好生活的集中想象和向往。北宋名士林逋漫游江淮,最终选择隐居杭州,结庐孤山,直夸西湖:“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杭州的人文之美,不仅因为各种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以及历代文人的诗词加持,更体现在爱国主义和英雄精神上。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再到“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的张煌言,他们均与杭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杭州还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古都之一。南宋的杭州,对内拆除坊墙,打破“坊市”之界。根据南宋笔记《西湖老人繁盛录》记录,当时商业、服务业分工已经极细,经营品种多到令人叹为观止,连养马用的草料、养猫用的小鱼、养鱼用的虾儿都有专人送上门。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夜市》中更是写道:“临安(今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市井繁华、通宵达旦,完全不见“金吾禁夜”之类的束缚。
对外,南宋则与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来往,各市舶司收入总和能占到朝廷财政收入的4%至5%。
马可·波罗将杭州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也不是先着迷于美景,而是震惊于杭州的繁华,“沿街商铺,数不胜数。城内有十个主要广场,或称集市……城内各行各业共有十二种行会,每一行会各有一万二千个商家,每个商家至少有十二个工匠,有的是二十人,也有的为四十人。”
可以说,杭州自古以来,就用丰富、用开放、用创新、用绵延不绝的传统,打造了自己的独特江南文化和韵味生活。
为什么是这三个“新十大”?
斗转星移,21世纪的今天,杭州在哪些方面能继续诠释江南文化的核心和创新力呢?是西湖、大运河、钱塘江这些赋予杭州灵魂的山川条件,还是活化利用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活力四射的新地标还是层出不穷的文化新现象?
哪些过去最能代表杭州的精气神,哪些现在又最能指向杭州灿烂辉煌,充满希望的未来?并且呈现江南独特而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内涵与韵味?哪些人正在成为江南气质新势力?杭州又有什么样的文化自信,将城市建设成新时代的文化高地?
国庆前夕,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浙江省著名古建筑专家、考古与历史专家、博物馆专家、城市文化以及长期从事文化旅游工作的多位专家,聚在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重新梳理认识杭州的文化元素,以及深厚文化底蕴之下的内涵差别。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其实,杭州的繁荣能经历唐、宋、元、明、清五朝,千年历久不衰,不仅是因为风景胜、历史胜、建筑胜,更是以人文胜、境界胜、精神胜。
最后,专家们总结出了关于“新十大”的初步定义:
杭州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是指:杭州主城区内现存的,足以代表与体现几千年城市文明史,承载丰富文化信息的历史建筑。
杭州十大文化新地标是指:杭州市域范围内,近年内出现的,具有较为深刻文化内涵,较强辐射及赋能效应的代表性构筑物。
杭州十大文化新现象是指:近年来,通过生活、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具有创新本质内涵和时代意味,富有杭州城市特点,具有积极的群体性与启示性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