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杭州男孩小刚(化名),和地铁站的几位哥哥们有一个持续了半年多的约定。
这个约定,在外人眼里或许有些奇怪。小刚地铁到站之后,和这些哥哥们几乎从不说话,偶尔简单打个招呼。哥哥们会跟在他后头,保持一定距离,直到小刚走到地铁口;等小刚坐地铁回家,又会和刚才一样,前后慢慢走到站台。
有意思的是,这个约定是由一次意外的报警开始,并成为许多人心头最暖的一件小事。
5号线的地铁列车不断减速,站台上语音播报和刹车混杂出一阵噪音,列车稳稳停在了杭氧地铁站的站台边。小刚戴着橘色的“耳机”,一个人走出车厢。
没多久,地铁警务站就接到了一个报警,有位女乘客说,“有个男人行为举止有些怪”。特保班长孟祥雨赶过去,看见女乘客拉着一个小伙子不松手。
这是孟祥雨第一次见到小刚。小刚一米七的个头,耳机也不摘,低着头,有些害怕,孟祥雨想问他情况,小刚不答,再问名字信息,小刚也不说。
现场所有人都懂了,小刚是一位特殊的男孩。女乘客也有些不好意思,是自己误会了。
打铁关站派出所的民警徐恺赶过来,了解完情况,最终联系上了小刚的妈妈,并请她到地铁站来接儿子。等小刚妈妈心急火燎赶到,紧紧拉住害怕儿子的手臂,周围人看得都有些心酸。
徐恺忍不住问,“孩子有些特殊,为什么让他一个人坐地铁?还是不太安全。”
小刚妈妈告诉大家,儿子在杭氧站附近的一所特殊学校上课,以前,只要自己有空都会陪着孩子。“后来老师跟我说,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加上我有时候也实在抽不开身,就试着让他记住路线,自己出门回家。但孩子没有爸妈陪,一个人难免紧张......”
徐恺和孟祥雨听完,想说什么,却感觉说不出口。等大家护送着这对母子离开后,徐恺就和孟祥雨商量,“咱们之后,也多关注这个孩子,进进出出都陪一陪。”
孟祥雨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从那一天起,孟祥雨的手机里多了两个闹铃。在小刚走进杭氧站的那一刻,身后就多了一双关注的眼睛。
小刚一周会来学校上课三到四次,每次小刚妈妈把孩子送到地铁口,就会给徐恺和孟祥雨发条微信,差不多半小时到了,孟祥雨就会走到站台上,等待小刚走出车厢。
小刚戴着的那副橘色“耳机”,成了孟祥雨从人群中辨认的最好标志。他后来才知道,耳机里并没有声音,而是用来隔绝地铁里的噪声,让小刚能平静一些,不那么害怕。
刚开始,孟祥雨也有些谨慎。自己一个“陌生人”,又穿了一身黑色制服,如果紧紧跟着凑太近,怕压迫感让小刚更加紧张。他往往会跟在小刚身后,保持两米多远的距离。
小刚开心时,会大步往前走,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原地站挺长时间。只有当小刚口罩没戴好,或是身边乘客比较多的时候,孟祥雨才会走过去帮忙,“小刚,地铁里是不能把口罩拿下来的哦,快戴上去吧。”“小刚,电梯上要扶好扶手哦,像这样~”
小刚,也慢慢熟悉了这个总会对自己微笑的陌生大哥哥。
上个礼拜,小刚准时出现在了站台上。他一眼就认出了站在不远处的孟祥雨,主动和他挥了挥手,打了声招呼。
这让孟祥雨有些意外,鼻子瞬间有些发酸。
这位东北小伙来杭州入职安保公司,成为地铁安保人员也就一年时间,因为工作忙,除了同事之外其实结识的人并不算多。相差十岁的两个人“认识”了快半年,几乎没有互相聊过多久的天,却成了朋友。这段缘分,也让孟祥雨觉得蛮神奇。
“小刚和我打招呼,叫我一声祥雨哥哥,是我来杭州之后,发自内心最感动的一件小事。”
护送小刚的事儿,其实一直是徐恺和孟祥雨之间的“小秘密”,在地铁站里其实知道的人并不多。
直到上周出了一个小“意外”,大家才知道了整个市区的来龙去脉。
9月23日下午1点多,往常应该是小刚到达打铁关站的时间,但是那天,他还没有出现。孟祥雨赶紧微信联系了小刚的妈妈询问情况,其实说心里话,他是怕自己一个不当心看漏了,错过了小刚的接送。
还好,小刚妈妈回复说小刚今天情绪很高涨,所以出门有些耽搁。不一会儿,下一趟地铁到站,孟祥雨就看到了小刚。
没想到那天杭州突降大雨,看到一大群人在出口逗留,小刚明显有些焦虑,孟祥雨赶紧上前,陪他一起在出口耐心等待,直到学校老师来接了才离开。
图注:9月23日,老师冒着暴雨来地铁站接小刚
这也是孟祥雨和小刚半年来接触最久的一次。那天孟祥雨也做了一个决定,只要小刚还在附近上课,就一定会陪着他安全上下学。
后来赶来的老师看到孟祥雨,才知道原来一直有这么一群热心的哥哥们陪伴小刚上学放学。孟祥雨护送小刚上下学的故事在小刚上学的特需学校也传开了,老师和小刚妈妈特意送来两面锦旗,来感谢孟祥雨和徐恺的耐心与坚持。老师们也说,他们从中看到了杭州这座城市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接纳和包容。
徐恺也觉得蛮感慨,“大家都知道了之后,其实我们这个站每个人,都成为了照顾小刚的‘祥雨’哥哥姐姐们了,这真的是特别好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