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匠心筑造大都市 精雕细琢塑名城 致敬城市建设一线的建设者们
发布时间:2021-09-27 10:47:00

杭州日报讯 从高架项目再到地面工程,统筹建设过多个市政项目的陈润军,仍在建设一线苦心钻研新工艺;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各个项目快马加鞭紧锣密鼓,有着丰富项目建设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胡剑泉,为此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

再向“大后方”望去,负责投资控制的丁鹏飞,正认真仔细地审核每一笔工程款数额,兢兢业业扮演着政府资金“管家”角色。

对他们来说,刚刚过去的第五个“杭州工匠日”,只是万千个奋斗的日夜中,平凡的一天。他们是杭州无数默默耕耘者、创作者、奉献者的代表和缩影,也是彰显劳动者价值和城市文化内涵的一张亮丽名片。

陈润军:“谈不上累,比较充实,每天工作很有劲。”

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公用项目建设处处长

提起工作,在杭州城建一线干了20年的陈润军,仍然有着十足劲头。眼下,他负责的莫干山路提升改造工程,正是他这份冲劲的一大来源。

陈润军主导过不少大工程,其中有不少具有开创性的项目。凭借对工程项目认真严谨细致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2015年他被授予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次莫干山路提升改造工程,挑战同样不小,它是全市市政项目中首次大规模采用预制装配的工程,在工艺上具有标杆性意义。

“说得通俗点,就像搭积木。”陈润军说,不同于现浇高架桥梁,预制装配需要在后场预制各种构件后,再运输到项目现场吊装,这不仅减小了对交通的影响,也减少了噪音污染。听起来简单,操作难度却特别大,尤其是在对预制立柱、盖梁的精度控制上要求非常高,如果差值超过设计要求,将导致构件报废,吊装宣告失败。庞大的构件间,这种差值极限往往只有几毫米。陈润军和团队就这么死死地盯着全站仪竖丝与立柱重标记线所贴刻度尺差数值,直至差值小于2毫米,再盯盖梁底标记线与立柱顶标记线,调整再调整,直至差值小于5毫米。其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即便如此,陈润军还想再精雕细琢,从施工图阶段开始,他带领团队反复研究,每天泡在现场,做技术分析。这个难啃的“硬骨头”,硬是被他“掰开揉碎”,确保精度控制符合要求。在他和团队的精益求精下,这个和杭州亚运息息相关的项目,正顺利推进。

胡剑泉:“修路造桥是为群众付出,我打小就崇拜。”

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市政项目建设处副处长

“治病救人、教书育人、修路造桥,这三个职业都是为群众付出的,我打小就崇拜。”这份崇拜,使胡剑泉坚定地选择了市政工程建设这个职业,并支撑着他工作后选择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继续深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持续的积累,让胡剑泉得以在遇到各种难题时都能从容不迫、冷静处理,做出了当时难以想象的突破。

2008年,胡剑泉首次担任重大工程留石二期快速路延伸工程指挥。这个项目除道路主体工程外,还包含线桥、地面桥梁、隧道、人行天桥及沿线高压铁塔和各类配套管线迁改工程,几乎涵盖了市政工程建设中所有上天入地结构性工程,建设时间也十分紧迫。

面对这样一个“最全综合性项目”,胡剑泉不畏难、不退缩。“城西重型车辆多,道路质量始终做不好,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和各方主体埋头研究尝试提升道路质量的方法,并在道路地基处理上提出了全断面管桩处理的工艺。这让留石快速路经受住了绕城大型货运车辆十几年的考验,而这项工艺在10年后又经过提升,运用在墩余路的提升改造中。

凭借这股钻研劲儿,胡剑泉总能把棘手的问题变成创新的契机。

2020年,胡剑泉接手之江路工程的重担。这是当年投资额达60亿的市政单体最大项目,盾构直径超15米,达到国内最高水准。盾构施工需长距离穿越钱塘江沿岸全断面硬岩和软硬不均地段,地质结构、施工环境复杂,最大的挑战是沿线要穿越5个全国文保单位。于是他带着团队,统筹协调管线迁改、古树保护、交通组织等,逐一破解难题,还“鼓捣”出了全国首个文保建筑影响监测保护专项课题,成为了行业标准,把“科研服务项目、发扬工匠精神”贯穿到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今年8月,胡剑泉获评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杭州市“最美建设人”荣誉。

丁鹏飞:“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计划投资处副处长

作为一名“造价人”,丁鹏飞的工作要求尤为细致。从项目立项开始,他和同事们就要跟踪投资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个项目每个数据“刨根问底”,开无数个协调会。

就是这样事无巨细的工作,丁鹏飞一直重复着做。2018年,市城基中心对已完工的310个合同子项结算“存量”清零,另一头,他还要兼顾在建项目日常投资控制管理工作。“我们要把每个子项结算任务分解好,实时更新结算进度,每个月开月度结算例会进行分析和判。”那两年,丁鹏飞和同事连周末都停不下来,相继完成了包括新完工项目在内的共341个合同子项的结算批复,批复金额达48.9亿元。

2019年,丁鹏飞接手了市建委EPC(含初步设计)建设模式项目——之江路工程的造价工作。合同模式怎么定?合同具体条款如何制定?这些难题都要花费很大精力研究解决。最终,丁鹏飞和同事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使合同双方合理分担风险,同时加入设计优化条款,真正赋予EPC模式的意义。

此外,他还对原有制度进行梳理、整合、修订,先后起草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管理办法(暂行)》、《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办法(暂行)》等多项内控管理制度,为更加规范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9月,丁鹏飞获得2021年“杭州建设工匠”荣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莉莉 章翌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