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钱塘:一路向东 奏响共富乐章
发布时间:2021-09-26 14:42:08

杭州日报讯 9月,跟随钱塘江潮水捎来的风,我们走进下沙中学,听见里面琅琅书声;我们转入河庄整齐的民居,收获了归家游子的喜悦;我们跑进金色的农场,看见了新老农人对丰收的满满憧憬——这里是钱塘区,这里是一片新崛起的热土,也是杭州一路向东奏响的共富乐章。

杭州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面对下沙和江东区块发展阶段不同的现实局面,年轻的钱塘区瞄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两大目标,积极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差异,高水平打造“智涌钱塘·现代星城”,向着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快速奔跑。

孩子们不走了,

就在家门口“上好学”

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省精准教学项目实验学校、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这一系列荣誉,都属于已有55年校史的下沙中学。

下沙中学的生源结构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是本地撤村建居的新居民,另一半则是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最早我们的校舍是建在滩涂上的,后来几次搬迁,每一次‘搬家’都意味着学校越来越美,教师队伍越来越强大,很多本来准备把孩子送到市区去上学的下沙家长,都改变了主意,让孩子留在家门口上学。”学校教师徐冬芬感慨道。

1979年,她从下沙中学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从最初只有两位老师、一个教学班,发展到现在36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130人,学生1500多人,下沙中学走出了一条后来居上的发展之路。学校的发展,也正是钱塘教育发展的缩影。

截至目前,钱塘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9所。前不久的教师节,钱塘教育再次“放大招”,通过制定《杭州市钱塘区“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实施“三名工程”,以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先行区”为主线,钱塘教育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年轻人回来了,

为发展的家乡添助力

作为杭州市的重要“粮仓”,农业强则钱塘强。而钱塘区农业的一大特点,便是田园集中连片。大面积的种植区域,也给承包方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202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马鑫女选择回到老家临江萧东村,帮助父母打理两千多亩的承包田。

要知道,前些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当时都选择外出打工。“我家做农业有七八年的历史了,承包的面积逐年增加,父母对于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以及网络知识接受起来不如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所以毕业后我就选择回到家乡帮忙打理了。”

为了给农作物打药水,马鑫女有时凌晨5点就要起床、深夜11点多才能回家;西芹、花菜、包心菜,成了她最熟悉的朋友。“今年,我们预计种植农作物约3900亩,其中水稻2800亩,大豆190亩,西芹380亩,花菜80亩,甘蓝150亩……”盘算起今年的收成,小姑娘十分自豪。

选择回来,理由也很简单——“现在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宝龙广场、天街都已经开到附近,地铁也已经通到了家门口,而且我觉得农业这个行业是比较长远的,扎根下去肯定有收获。”

创业者涌来了,

城乡共融的路更宽了

两个贫困村合并在一起会怎么样?河庄街道江东村交出了一份挺漂亮的答卷。

2005年6月,新东、江建两个薄弱村合并而成江东村。正是在党总支书记方建庆的带领下,江东村以美丽乡村为起笔,找到了以环境吸引企业、企业壮大产业、产业带动经济的江东模式,逐步勾画出一个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都市乡村。

53岁的诸暨人刘顺风,有过十余年房地产操盘经验。2018年,他把二次创业的起点选在了江东村。在村里240亩的土地上,由他投资的“闲梦江东”农业综合体项目一期已建成。“这里已经成为省农科院的科研基地,他们来试种各类新品种的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刘顺风介绍。

村里的“烟火气”也旺了起来,科创园入驻、餐饮旅游等业态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充足的出租及就业机会。以江东村为示范,钱塘区的其他58个行政村,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纷纷找到了各自的“致富密码”——2021年上半年,钱塘区5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近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3%。

城市繁华、乡村美丽。经过多年接续努力,全新的均衡发展模式正在如今的钱塘大地焕发生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史俊杰 通讯员 封莎莎 姜慧君 陆锋 发改宣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