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张萍:莫小看奖牌的知识含量
发布时间:2021-08-05 10:15:43

高知高学历,成了大众对今年奥运选手的一个新印象。

以9秒83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苏炳添,还有另一个头衔——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学副教授。看过他的论文就知道,这个副教授一点也不水。他写论文自己研究自己,在专业教练的帮助下,从科学角度评估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协调,从而调整训练战术,迅速提高成绩。

被媒体称为东京奥运会迄今最大的黑马——奥地利选手安娜·基森霍夫,是一位数学家。她没有团队,没有教练,自己孤身一人参加公路自行车比赛,最后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她说自己一直用自己的一套方法训练,甚至去东京前,她还专门研究了东京的气温变化过程,妥妥的知识流。除此之外,女子双人3米跳板冠军之一的施廷懋,是西南大学博士,杨倩、汪顺、马龙、陈梦、侯志慧等,都是出身高等学府。

事实证明,要想在世界一流的竞技场上夺魁,不仅四肢要发达,头脑也必须优秀。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那些认为只有读书不好才去练体育的刻板成见。现代竞技正在发生改变,仅仅靠苦练是远远不够的。运动员汲取知识的能力、适应转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甚至需要敢于突破,从科学角度重新解构以往的训练,重新定义某些项目的竞技。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一方面,有些网友说得有道理,读书无用论的“最后阵地”也消失了。崇尚知识,保持对知识的谦虚和饥渴,善用知识赋能,对你所从事的事业只会锦上添花。知识的力量,不仅成就个人,也成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另一方面,运动是最有用的聪明药。科学研究早就证明,运动后身体敏捷度提高,对时间管理意识增强,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持续提高,钟南山等名人都是终身体育的践行者。将运动纳入人生,也是一件大事。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萍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