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在其位 尽其责
发布时间:2021-08-02 14:08:48

杭州日报讯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无论你处于哪种社会阶层、扮演着什么角色,是老师、军人、医生,还是工人……都必然要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并履行这份职业带来的责任,或轻或重。

本文中的主人公,他们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但同样“在其位,尽其责”,同样爱自己在做的事,他们用出色的专业能力,让我们相信责任的力量。

硬汉柔情:焦德尚

从当兵到创业

寸头、衬衫,脚上是一双不太搭的布鞋,说话利落、走路带风,轻盈的步子中几乎看不出曾经的伤残。焦德尚周身老兵的气质是揉进骨子里的。

最近,焦德尚的心情有些激动,一直回味着“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系列活动。他代表杭州的退役军人,到北京现场观摩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以及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当我从故宫东华门走过去,头顶上有飞机飞过。能够现场听到总书记的讲话、亲眼看到我们国家不断强盛,我内心是非常激动的。” 作为一名军人,焦德尚回忆起那几天的经历,历历在目,“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些话太震撼我了。”

“我从小就有入伍当兵的想法。在电视里看到军人保家卫国,我自己也会拿着长条的柴火比划瞄准的姿势。”焦德尚说。在他心里,军人是个“神圣”的职业。

1996年的冬天,焦德尚应征入伍。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焦德尚不慎造成盆骨骨折。1999年退伍后,焦德尚成为一名小区保安,在杭州谱写了一曲老兵新传——

从一名普通保安,到一名驾驶员,再到广受信赖的小区物业主任,再到自己创办物业公司,这些经历对焦德尚来说,就像一段段不断出发的接力赛跑。

“当过兵的人能吃苦,执行力强。”初当保安时,月工资只有480元,时常一碗泡面作中晚餐,但焦德尚从不抱怨,而是从点滴的服务入手,踏实做事:主动把突发疾病的业主送到医院,捡到物品送到业主家,过年过节坚守岗位……为防偷盗,焦德尚常常顶着冬日寒风,在小区里通宵巡逻。慢慢地,“小区有个让人信得过的焦保安”在业主中流传开来。

2006年,已离开小区的焦德尚抵挡不住业主们的信任和支持,决心自己创办物业公司。“当时,有业主主动借给我36万,给我创业用,我很激动。”焦德尚凭着当兵时练就的品质一点点地把公司做大。在他的经营下,如今,杭州品尚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拥有2000多人的大企业,120多个项目遍布杭城,涵盖住宅区、公园、办公楼等。

“没创业以前,我就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个人的生活能好一些。”创业有创业的艰辛,“有了公司以后,我就要为公司这么多人、这么多家庭负责,这是对他们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焦德尚说。

当过兵,与普通人就是不一样。“门口站岗的保安站姿就能看出来。”他的公司很欢迎退役军人。“目前我们公司有10%的退役军人,每月公司会额外给他们发300元的补贴。每年8月1日,我们也会聚在一起开座谈会。” 焦德尚说,“当过兵的人都会以担当与责任作为根本。”一天当过兵,就永远是军人。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荣誉感,有面对困难使劲站起来的勇气,有时时准备牺牲的观念,有为老百姓服务的理念。

18岁当兵;28岁白手创业;38岁拥有近2000名员工;焦德尚的人生不断往前奔跑,许多荣誉也纷至沓来: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杭州市劳动模范……他对这些都以平常心来对待。

在军营中,他身着“橄榄绿”,坚守“保家卫国”;现在,他身着“白衬衫”,书写“人生辉煌”。这也许是这位硬汉对待人生最柔情的一面。

追光者:王小冬

诗意地亮起来,优雅地暗下去

无论是精细的描摹,还是宏大的叙事,色彩、明暗、韵律……光还原形状、传递信息,更赋予事物情绪。

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大运河杭州段(钱塘江—石祥路)、清河坊高品质步行街……亮化提升后,这些地方将以“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夜景惊艳来世界自各地的客人。

这些“惊艳”的背后,离不开一群照明设计师的身影,王小冬就是其中之一。

照明设计师,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他们是借助光来创造充满色彩与魅力的生动世界的艺术家,他们赋予光影以生命力。

王小冬,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饰艺术分院副院长、光环境研究所所长。一个偶然的机缘,让这个中文系出身的女神,半道出家学了照明设计,却又融合地如此自然。

机缘巧合下,王小冬先后得到 “光之诗人”德国照明设计大师Ingo Maurer与德国著名舞美灯光设计师Herbert Cybulska这两位泰斗级的人物的指点,后又师从法国照明规划设计大师Roger Naborni学习。“照明设计是个陌生又满是魅力的领域,让人欲罢不能。”

她打了一个比方,北欧小城阿林萨斯半年都处于极夜之中。政府发起的灯光节,力邀照明设计师在城市公共空间里点缀灯光装置,人们走出户外享受夜晚,犯罪率降低,生育率上升,人们的幸福感大大提升。这就是光的作用。

诗意地亮起来,优雅地暗下去。这是王小冬对照明设计的执念。

在一次专业论坛上,她指出在城镇更新的项目里,除了照明设计的光影美学平衡之外,还需兼顾更多内容的平衡:优雅地亮起来,关心城镇居民的获得感,让照明设计真正服务于人;诗意地暗下去,感受场域精神,挖掘城市既有文脉、留存地域人文记忆。

“让照明设计真正服务于人。”王小冬认为,无论暗还是亮,都必须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度。建筑与景观照明设计首先应该尊重场域自身的精神气质,在有所控制的同时,细腻入微、温润无声地展示与表现,谦逊融合于周围环境。

这些理念,也都融入了她的作品中——杭州、宁波、温州、舟山等城市照明总体规划;西湖区200余栋建筑楼宇商圈的改造;上城、西湖等城区的照明规划;延安路天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杭海城际铁路……那些灯光都暗含着王小冬对这个城市的理解:电影《疯狂动物城》里,城市街区、道路级别跟动物的体型、生活习性匹配得恰到好处,仓鼠有滑梯、河马有水道,轻轨的车厢还有供不同体型的动物出入的三种尺寸的车门……这是真正的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规划,王小冬的设计,也践行着这样的理念。

王小冬还是国际暗天空组织(IDA)的一员。国际暗天空组织是一个由美国率先发起成立、现在成员已遍及全球的非营利性机构,倡导通过照明设计创造高质量的夜景环境,保护我们夜晚的天空。

作为G20峰会杭州后城市总体照明规划的修编人,王小冬和她的团队在规划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暗天空”的原则和“打造近人尺度光环境”的倡议。

“其实,我们的工作也不是你们所想象的那样光鲜,我们的团队常常在后半夜人们睡了以后,在街道、山里、几十米高的树上做灯光调试,我希望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最棒的。”当被问到哪一件作品最满意时,她说,“最满意的一定是下一件作品。”

在呼啸而过的晨和昏,一位女性,在明与暗、在光和影里,作诗。

蔬菜地里的“大神”:颜韶兵

只为饭桌上的一片绿

“烟花”走后的第一天,天仍下着大雨。杭州市满山红蔬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一片盎然的生机。

“哗啦”一声,颜韶兵掀开塑料门帘走了进来。这一个蔬菜大棚里种了9个毛毛菜品种,看着满棚的嫩苗,他转头对跟着进来的倪进庄点点头:“不错,台风影响不大。‘浙研绿秀’的叶边有些卷曲,是不是耐高温性要弱一些?‘浙研绿妃’的叶子更厚实……”

颜韶兵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作物科科长、正高级农艺师,而倪进庄则是合作社“掌门人”,两人相交多年,没有半点儿客套就直奔主题。

满山红蔬果专业合作社建有标准化蔬菜设施大棚280亩,年产蔬菜4800余吨,主种杭州人喜爱的青菜和毛毛菜。2017年它被列入市级“菜篮子”工程叶菜功能区,是杭州市G20峰会优秀食材保供基地。换句话说,杭州市民吃的本地青菜、毛毛菜有一部分就来源于这个基地。

这里还有一个身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展示基地。“这里也是我们的试验田。品种的筛选、展示和示范,就安排在这一个个大棚中。从菜农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叶菜品种抗逆性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品种,商品性、产量如何,生长速度快不快;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外观、口感如何,是否一年四季都能吃得上……这一切都是需要靠这一次次的试验来检验,是要用数据来支撑的。”颜韶兵说,做科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菜苗不可能一天长大,试验也有失败的时候,需要科研人员长年累月的坚持。

即便如此,他仍怀有“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的心情,经常到全市各个试验点观察记载,用他的话说,“数据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都是需要科技人员在田间地头采集的。”

事实上,从播种、催芽、育苗、移栽到施肥、管理、采收,从品种筛选到示范推广,从技术创新到生产应用,这依然是个艰难的历程。种子不仅要经历多个生长关键期,还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包括低温、霜冻、高温、冰雹、暴雨、病虫害等。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离不开人的干预和调节。

气温多少、用什么材质的膜,夏季高温季节用哪种百分比遮阳率的遮阳网?这些都要根据蔬菜生长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颜韶兵和他的团队,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找到每个时节那一种“最适宜”,帮助农民增收,“试验为的就是推广,能让更多的人吃上可口的蔬菜。”

在科研力量的助力下,种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拿青菜来说,现在的价格与十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上涨,但是人工费在涨、成本在涨,怎么办?” 原本就爱琢磨事儿的倪进庄在这方面有发言权:“以前没有技术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儿‘抓瞎’的。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生产也给蔬菜生产带来了肉眼可见的飞跃——合作社以前生产毛毛菜,每年只能收获三四茬,使用保护地设施和全程机械化种植后,每年可以收获6茬以上。按平均每茬亩收3000斤,平均每斤毛毛菜1元计算,3茬每亩可以多收9000斤,增加产值9000元。

另外,育苗大棚的外遮阳、内保温、防虫网、电动卷膜、物联网温湿度监测、智能灌溉、活动苗床架等设施的运用,能有效控制温湿度,加强幼苗的水肥管理,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能培育出高品质的健壮苗,还能缩短叶菜的大田生长期,提高土地生产率。而且,还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从土里刨食的庄稼汉到收益翻倍的“万元户”,从只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到有知识、有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一颗种子拥有的无限潜能,科技种蔬菜的农民同样有。这种改变背后离不开无数以颜韶兵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农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我来自农村,对庄稼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一行我已经干到满头白发了。” 颜韶兵在田间地头的28年来,身上有数不完的荣誉: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市各级农业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8项,选育的4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他是杭州市“131”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组成员、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担任杭州市蔬菜科技专家服务队组长;先后获杭州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杭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杭州市农业局服务保障G20峰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这一切,都比不上一年四季市民餐桌上有一盘本地产的小青菜。”颜韶兵开玩笑地说。

记者手记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衡量人的尺度,不在年龄的老幼,职位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尽责。

专业是一种能力。它能让责任更有底气。

电影《中国机长》中,乘务长对乘客们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专业的精神,机组人员才能在危急时刻临危不乱,把100多名乘客安全带回地面。

在采访中,从老兵的行走姿态、到设计师案头的文稿,再到农业人脚下的泥巴,这种专业的精神被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专业和自信渗透出的美感,源于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源于对职业的热爱;他们或许可以抽象成精神符号,象征着精进、责任、担当。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一种返观内照,也需要这样一种境界、格局和胸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