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什么是生成性学习
发布时间:2021-07-19 14:17:34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基于在中小学的实验研究,逐渐发现仅依靠外界的强化并不能最终决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1974年,他发表《作为生成过程的学习》一文,正式提出生成性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内部的主动建构,不是外界信息的单纯输入;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是主动构建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

生成性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据此,学习者应着重从构成生成性学习的四个要素入手,努力提升生成性学习能力。首先是“生成”,这是生成性学习的核心因素,也就是使学习者能积极地生成书本语义与既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关系,即学习者设置新模式和解释,或者使用、修改旧模式和解释,把新信息组织进一个牢固的整体,并使之与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相一致。第二是“动机”,意味着学习者要有刻苦努力的动机或意念,并且能把生成关系的成败与否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第三是“注意”,即生成过程要选择相关的信息、相关的贮存知识以及有关的经验记忆。第四是先前的知识经验,包括以前的概念、反审认知、抽象知识,以及具体的经验。

在掌握专门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性学习应注意采取如下的学习策略:一是寻找深层次意义,因为在复杂情况中,问题的表面意义常常导致错误或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运用原理解决问题比只根据表面事实解决问题的效果好得多。二是灵活探索,不受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局限。三是承认局部目标,有效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采用逐步登山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大目标分解成一连串的小目标。四是将部分整合为整体,即学会对有关数据的分析、综合,从而发现整体规律。

生成性学习理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时代性变革,是对人类学习本质的深层次探究和揭示,其作用不局限于对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未来发展要求人们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新情景,综合复杂多样的信息并且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使得生成性学习具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场景。

有研究发现,世界500强中的“长寿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善于在变化的世界中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需求。所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如果说维持个人与组织生存的生存性学习和适应性学习是基础,那么增强我们创新能力的生成性学习尤显重要。这种生成性学习不仅需要向过去的经验学习,还要向未来的需求和愿景学习。

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重视的能力,包括创造性解决、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复合型沟通、基于证据的论证等,都可以视为时代对生成性学习的一种呼唤,即要帮助人们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当前,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党领导人民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生成性学习、保持创造性张力和激活内生性发展,是进一步打开思想空间、认知空间、创新空间和发展空间的客观要求。建设面向未来、持续变革和富有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也需要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成性学习能力和内源性变革动力,以开放胸襟主动接受新生事物,积极迎接风险挑战。

【作者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阚阅   编辑:陈俊男
杭州有理、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