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网友在网上“奔走相告”,打开国内一些最头部的应用App,有“治不好的牛皮癣”之称的开屏广告“集体失踪”了。
网友们在工信部官网上找到了原因:工信部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如“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关闭按钮小如蝼蚁”等App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被点名的68家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开始整改。
用户苦于“我的屏幕,我不能做主”久矣。手机App广告难以关闭、欺骗式跳转和过度读取用户信息,并称手机应用“三大乱象”。打开手机应用时,我们都遇到过一些“恶心”:想关掉弹窗广告却找不到按钮;长达数十秒的广告视频只能硬着头皮看完,等等。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可见,乱象之猖狂,已经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事实上,弹窗广告该怎么弹,早有法律明文规定。为何那么多手机应用要顶风作案呢?一则因为利益之大;二则因为监管有漏洞。新兴行业的监管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商家玩“金蝉脱壳”“声东击西”等手法规避监管,客观上导致了监管难度加大。
严格规范手机应用必须下狠功夫、真功夫。对那些任性而为、罔顾用户权益的应用,应当依法严格监管、公正处罚,最大限度地确保用户的合法权益。比如,对待一些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不能止于教育、处罚或者约谈,应当设立广告“黑名单”制度,限制其广告发布;对于“死灰复燃”的问题,亟须从根本上斩断乱象背后的利益链。对于用户,我们也应当鼓励正当维权,让违规违法发布广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平台,多掂量掂量收益和成本。
“我的屏幕,我做主”应当成为一种共识。前段时间,某地电视开机广告“霸屏”引发热议。最终该部门作出承诺,表示力争3个月内上线一键关停开机广告的功能。由此可见,任何屏幕广告并非“关不掉”,根子在于“想不想关”。这次被点名的68家互联网头部企业算是开始整改,也希望他们的表率能推动更多中小App们加强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