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也是民营经济大省。在共同富裕之路上,构建好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架构和长效机制十分重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在民营经济政策体系上予以系统完善、“精准滴灌”。
加强政策“储备”,进一步提高政策前瞻性、针对性、稳定性和快速应对能力。针对多数企业对竞争力提升、转型升级中长期战略指导等方面较为强烈的诉求,应善于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性政策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短、中、长期政策储备库,不断提升具体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稳定性和快速应对能力。同时,在相关政策建议制订、修改、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企业参与力度,增加政策交流环节,完善企业参与政策制定的路径等。
加快政策“瘦身”,进一步提高政策供给的体系化水平与“含金量”。当前惠企政策多、领域广、条款细,提升政策靶向精准性方面尚有空间。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产业政策制定、清理、修改、整合机制,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进一步促使政策从普惠向“精准滴灌”转变,以提升政策吸引力和作用力。
优化政策“智脑”,进一步完善双向互通、多通道、点对点的一体化政策智能服务平台。传统的政策宣介途径,易导致“关键信息”无法精准传递到“关键人群”。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聚焦惠企政策信息平台多跨场景应用和迭代升级,可根据注册企业的实际财务、产业、生命周期等个性化情况,逐步实现“政策指导人工+智能24小时问询、政策信息主动精准智能推介、政策享受一键链接办理”等差异化智能功能,确保惠企政策及时送达、企业意见及时反馈,促进政策优化。
力抓政策“绩效”,进一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政策制订、工具选择上如若追求“重短效轻长期、重补贴轻平台”等目标,政策实施效果将被打折扣。要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政策“绩效”的主导力,立足长远,综合施策,实现“普惠性政策+专项政策”对不同规模、发展阶段、行业类型企业的全面精准覆盖。通过完善多层次政府扶持和金融服务政策体系,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和金融资源到技术创新领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完善专项政策、建立产业基金等,提升民营制造业企业生产服务质量和效率,帮助中小微企业向“专精深”转变,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作者为省政协办公厅社情民意信息处处长、省委党校中青一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