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1-06-07 11:18:38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一个新的光荣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在省域层面的重大先行探索。需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研究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特点和实现机制,找准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目标,更是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标志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共同富裕不仅要追求物质层面的富足,还要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期盼吃好穿美,而且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不仅追求物质层面的富足,其内涵和形式还向着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不断扩展。

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不断把中国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强、做优,这是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重要前提。但“做大蛋糕”不等于可以自动实现共同富裕。发展起来以后,需要将“分好蛋糕”摆到与“做大蛋糕”同等重要的地位,调整社会分配格局,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现实性与目标性相结合的实践进程。既要抓住时机,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尽力而为快速推进,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阶段发展实际,分步骤有序推进共同富裕。要善于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共同富裕实践,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宏大场景。

二、找准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对标中央要求、现代化先行、群众期盼,牢牢把握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这一主攻方向,聚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率先走出推进全省人民共同富裕之路。

聚力“做大蛋糕”,探寻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关键要用好浙江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和实体经济竞争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探索科技自立自强新型举国体制的浙江路径,着力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和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持续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与能级,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石。

聚力“城乡融合”,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加快构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双向开放”新机制,推进城乡发展在要素流动方式、产业空间布局、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逐步实现城乡要素配置高效化、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地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和市场。进一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以持续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牵引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推动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持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聚力“区域均衡”,持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激活山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补上区域发展中的短板。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创新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体系,通过产业转移、探索共建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加快共同发展,打造升级版山海协作。特别是要以发达地区和山区26县之间更高层次的创新合作为重点,加快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转移,推动山海协作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协同和成果转化落地转变。创新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力度,加快补齐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山区26县要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优做强特色生态优势产业,使生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转化。

聚力“做大中产”,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处理好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国家、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推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劳动报酬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稳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推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员上升到中等收入群体里。完善再分配机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实施低收入群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营造机会均等的发展与就业环境,从源头上奠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

聚力“民生福祉”,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供给机制,推动民生建设、公共服务实现突破性进展。持续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加大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把着力点放在统筹做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和紧迫的公共服务领域上,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高水平的均等化供给,如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全面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作者为省经济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郭斯兰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