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大道至简,“简”从何来?“删繁”才能“就简”,“简”从“减法”中来。要让科技管理体制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就必须从“减”字做起。不论是发展经济,还是科技创新,干预越多,活力越少。行政权力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过度干预,有如龚自珍《病梅馆记》所说:“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而科技体制改革也当如龚自珍一样的态度坚决:“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需要的是为林木浇水培肥的“园丁”,而不是动不动就绑这棵、砍那棵的“园艺师”。
早在1961年,中央就曾提出“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在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旧话重提:“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那么何以有那么多的“迎来送往活动”“评审评价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追根溯源,在于体制。某些科技管理部门,某些部门的领导,需要通过以上种种“活动”来制造政绩,营造一片看起来红红火火的科技创新氛围;而又因为资金、人力包括职称评定、职务晋级的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手里,科技人员就只能围绕着这些“活动”疲于奔命。这些“活动”,仿佛韩愈《马说》中提到的“槽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生动的语言论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科研人员中不少是怪才、奇才,往往不走一般套路。而当下的科技评价体系却经常是一把尺子衡量,用成果判定。”“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长期以来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束缚和观念障碍,常常让科研人员激情难抒。”
科技管理改革的“减法”,减的是各种条条框框,减的是“瞎指挥、乱指挥”,减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旦去除掉种种羁绊,中国科技创新“万马奔腾”的局面瞬间呼之欲出——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