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国家为广大儿童少年送上了安全关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有识之士呼吁已久的儿童安全座椅“入法”,终于成为现实。
长期以来,儿童安全座椅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很多家长嫌儿童安全座椅安装、清洗麻烦,或者因为孩子坐在座椅里哭闹,就偷懒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以上海为例,2015年,上海的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为5%,2019年提高到8.95%,《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新修订以后则达到12%。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在迅速增强,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仍然很低。
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低,涉及安全意识、育儿理念、经济成本等诸多因素。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私家车普及的速度非常快,可谓踩着油门进入汽车时代。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交通风险的认识不足,对汽车安全知识的理解跟不上汽车普及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可能等到大家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再来普及安装儿童安全座椅。通过修订法律的形式来提高广大家长的自觉性,用硬法条来倒逼家长保障儿童少年的乘车安全,这一做法非常有必要。
同时也要看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规定,侧重于儿童权利,是一个方向性的规定,还需要配套的实施细则。这一条文并没有说明违反者将受到何种处罚,在约束力上还有待加强。目前对于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处罚,多见于地方性法规。例如不久前的5月27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儿童乘坐机动车使用安全座椅的规定》,对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予以警告或一百元以下罚款。地方法规积极探索值得鼓励,不过涉及全体儿童少年交通安全的大事,也更需要全国性的配套法律加以规范约束。
要让家长们都自觉装上儿童安全座椅,还需要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管。2020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通报了“关于2020年塑胶玩具等38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其中34批次被抽查的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中,有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7%。如果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都难以保证,那无异于从“保护”变成“伤害”,也难以让家长放心选购安装。儿童安全座椅要真正装得上、有效果,还需要有关部门更进一步提升监管力度,让儿童安全座椅自身先过安全关。
确保儿童乘车安全,立法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完善细则,加强安全法规宣传,抓好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提升全社会的交通文明意识,真正把儿童安全座椅装进车里,让儿童少年的每一次出行,都能平安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