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参赛的172人中,21人遇难,8人受伤,令人痛惜。
5月23日,因为遭遇大雨,原定于当天中午12时在浙江湖州举办的莫干山越野跑挑战赛女子10公里项目,被主办方果断叫停。24日,浙江省体育总会紧急发布《关于加强体育社团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暂停中长跑和越野赛有关赛事活动,显示出对生命安全的尊崇。
近期,一连串的意外事故,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公共活动的安全上。发生在甘肃的事,值得深刻反思。其伤亡人数如此之大,不仅超出了公众对于马拉松的想象,也远在组织者的意料之外。
从事后的分析总结来看,这场赛事的安全防范工作未免显得有些过于“乐观”。据参赛者介绍,赛事的强制装备清单中,除了救生毯,并没有防风、防雨、保暖要求,也没有手机备用电池、备用能量补给要求。整个赛程中的补给站点也显得不足。哪怕是提前在赛道沿线多布置一个能量补充帐篷,伤亡也不会如此触目惊心。
一次次事故反复证明,意外往往就发生在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场合和时间节点。像这次的甘肃白银马拉松赛事,当地从气象学上讲已经入夏,极端低温看似“不可能”。但恰是这种所谓的“不可能”,带来了事先防范的极其不足,所导致的伤亡也格外惨烈。
于无声处听惊雷。安全保障上,也要在防范看似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上多留个心眼。底线思维是我们防控风险的最佳“护城河”。有些准备看似多余,但往往只有把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举办大型赛事不只是“嘉年华”或“城市秀”,积极有为地用科学决策和底线思维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更是组织者应当承担起的责任。这次甘肃马拉松赛事带来的警示,值得各地各部门举一反三,将防控“黑天鹅”“灰犀牛”风险的意识贯穿到安全生产、公共活动等各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