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王俊勇:临期食品要过安全这一关
发布时间:2021-05-17 08:42:13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快要过期的食品很难卖出去。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些变化。近段时间以来,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受到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不论是在网络平台还是在实体超市,临期食品的销售都很火热。这些消费者怎么就喜欢上快过期的食品了?

临期食品,指的是临近保质期但仍然在有效保质期内的食品。有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此外还有大量的进口食品,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元以上。如何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成为食品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超市开设的临期食品专区、网上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商店受到欢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临期食品的售价往往大幅度低于原价,特别是一些进口的临期食品,打折后的价格更显实惠,消费者也乐得“薅羊毛”。临期食品销售火热,消除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和消费者各得其所,创造了新的商机,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对于食品来说,卫生安全最重要。消费者追捧临期食品,也对监管方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例如,临期食品的界定标准应当细化统一。早在2012年,当时的国家工商总局就下发通知,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作出醒目提示。不过,这一通知并没有确定临期食品的界定标准,而是将界定权下放给各地。北京的《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对临界时间确定了6个等级,其中保质期在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算临期食品。《广州市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质期在1年以上的食品,期满之日前30天算临期食品。可见,同样是保质期在1年以上的食品,到底什么时候进入临近保质期,各地的规定并不相同。如果只是在实体商店超市出售临期食品,这种不同的临界期标准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现在网络销售发达,涉及跨地区的临期食品网上销售,可能存在因为标准不一致引发的争议。因此,不妨对临期食品的标准进行统一界定,保护好这一新的消费热点。

另外,对临期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应加强监管。一方面,食品保质的前提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储藏,如果保存方法不正确,食品的保质期也可能缩短,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在保质期内,也不能对食品安全掉以轻心。另一方面,要防止不良商家浑水摸鱼,把过期食品冒充临期食品销售。有关部门应当对销售临期食品商家的经营资质、进货渠道、销售数量等进行严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临期食品成了“香饽饽”,这是市场的调节机制发挥了效果,也是一种节俭的新方式,顺应了节约粮食的好风尚。消费者追捧临期食品,更需监管得力,让“物尽其用”的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俊勇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