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全国最强数字文创基地赛道
浙江日报报道 这是一个美丽的飞跃——
从曾经的废弃水泥厂,到之江文创园区,再到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直至如今的艺创小镇——成为一颗之江文化产业带上的耀眼明珠,这里用了12年。
近年来,位于杭州西湖区的艺创小镇紧跟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杭州市“拥江发展”,致力于把小镇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数字艺术第一镇”“文创产业第一镇”“设计人才第一镇”。“下一步,小镇将立足‘数字+艺术’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文创产业为基础,秉承新消费、新智造、新电商、新治理的发展理念,形成更多新增长极。”艺创小镇副主任岑木军说。
近日,记者深入这个定位为“艺”“创”的空间,寻找一股涅槃背后的力与一股拔地而起的力。
数字加码
构建融合发展产业生态
走进位于凤凰·创意国际园的电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500平方米的光学动捕影棚科技感满满。记者看到,演员正站在三维播控师设定好的背景前,通过摄像机的捕捉与拍摄,一旁的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实景拍摄素材。随着演员动作与场景切换,屏幕上的场景也随之动起来。凭借这项虚拟数字摄影棚技术,电漫信息已经与小镇多家影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近些年,小镇致力于双招双引,上下游产业链逐步承接,形成了一个视听内容、影视科技、数字文创等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视听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今年1月,小镇获批“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成为浙江省首家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
在艺创小镇,新企业、新气象、新动能随处可见。目前,小镇共拥有文化和视听产业企业2900余家。
为适应行业新变化,艺创小镇立足产业优势,瞄准成为“全国最强的数字文创基地”目标,以艺术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模式,提前布局综合数字影视产业,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产业生态。
“逐步完善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为艺创小镇的发展带来持续增强的后劲,小镇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岑木军介绍,2020年,小镇引进83个数字文化产业项目、30个影视产业项目及11个艺术品行业项目,实现税收1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3亿元。
产教融合
活用高校资源“双子星”
“园区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完善的政策信息、创业资助等创业配套服务,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在杭州诠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牟茜站在幕布前,双手拿皮影,正展示一部由本公司自编自导的皮影戏。今年1月,位于凤凰·创意国际园A3区块的中国美术学院艺创小镇众创空间启用,诠视是最早入驻这里的一批公司之一。以皮影为媒介,以益智教育为切入点,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盈利模式,年营业额有望超过300万元。
“目前,众创空间已入驻堆堆漆艺、万叶艺术、佑易文化等多家初创型企业。”中国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鲁挺介绍,未来,这里将融合办公、展示、培训、商务服务等功能,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一流服务。
高校资源,是艺创小镇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小镇建设“文创产业第一镇”提供了引擎。2016年1月,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小镇规划总面积扩充到3.5平方公里,由政府主导,浙江音乐学院、中国美院参与共建。整合周边高校资源,艺创小镇入选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记者了解到,目前小镇共有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创业企业131家、浙江音乐学院师生创业企业6家。产教融合发展,成为小镇的特色。
人才引进
创意活水源源不断
人才是文创产业之本。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才能更好激发人才的创造性。
采访当天,走进艺创小镇企业服务发展中心,一场协助企业更好解读政策的主题沙龙正在举办。高校学生创业房租、数字内容企业房租补贴、艺术品交易奖励……40余位企业代表与小镇负责人正围绕新政策内容进行探讨,现场有问有答,气氛热烈。
“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才的流入,对小镇提升为企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后开展此类培训活动将步入常态化。”岑木军告诉记者,小镇出台多项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和安居的系列政策,实施创业扶持、租赁补贴、建设人才公寓等重点举措,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上创设更加优越条件。2020年,小镇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5人、创新创业团队6个、杭州市高层次人才D类人才9位。
采访时,在园区那片开阔的大草坪上,岑木军跟记者道明小镇规划:“未来,小镇将致力于构建产业链、生态链、服务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格局,建设浙江省文创产业第一镇,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艺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