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江帆:青春该有怎样的“你”
发布时间:2021-05-06 10:25:28

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暂停热门综艺《青春有你》第三季后续节目录制,并约谈相关平台负责人,要求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之后,节目组公开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备受关注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青春有你》近来却引发了一些“不该有的关注”。网络上一段“追星投票倒牛奶”的视频令人瞠目结舌,被倒入沟渠的牛奶刺痛了公众的眼睛。涉事饮品正是节目合作品牌,粉丝购买指定品牌的牛奶后,扫描瓶盖内的二维码才能为偶像助力。

节目方将支持票变成“奶票”,于是在一些粉丝眼中,牛奶成了可以浪费掉的产品,“票”才是购买的意义所在。这种诱导粉丝买东西应援的做法,显然已有违规之嫌。更有甚者,在反食品浪费法刚刚生效之际,如此牛奶版的“买椟还珠”未免会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侵蚀青年人的价值观。我们不禁想问:这样的“青春”,还值得追吗?

网络时代,红人辈出,追星各有千秋,表现良莠不齐。这些年,年轻一代追星并非都如“倒牛奶”这般不理智。既有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劳模成为全民偶像,也有粉丝是非不分地执着于为劣迹艺人“洗白”;既有人通过追星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跟偶像一样闪闪发光的人,也有人沦落为“脑残粉”“毒唯粉”,动辄掀起骂战为网络暴力推波助澜。说到底,追星本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粉丝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值得追、怎样正确地追。

一个社会致敬什么样的人,就会催生什么样的人。近年来,互联网让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也让“追星”的内涵随之丰富。科学家、企业家、手工艺人等一些距离普通人生活遥远的职业渐渐被大家所熟知,也让偶像的定义不再只属于歌星、演员。去年,袁隆平生日当天就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网络“追星”热潮。网友们像粉丝一般对他如何穿上新衣服到常去的理发店理发、第一口生日蛋糕又喂给了谁等细节津津乐道。当太多年轻人将人生的理想定位为明星、网红时,我们更需要袁隆平、钟南山这样的偶像,让中国的广袤大地上诞生更多脚踏实地的追梦者。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通过追星确立价值认同,偶像被看成理想的自我。正处于青春之中的年轻人,能找到自己追逐的偶像,以一个个闪闪发光的“你”为见贤思齐的目标,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但破除“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也是必修的成长课,青春中更重要的是找准“我”的定位。人生的意义不可能只在“混饭圈”中寻找,偶像也不是永恒的避风港和安慰剂,认识自我,坚定自信,保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奋斗姿态,才能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江帆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