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夏雪:避免掉进直线型人生的陷阱
发布时间:2021-04-27 11:26:17

最近,有关子女教育的话题再度因为电视连续剧《小舍得》的热播而沸腾,“鸡娃”或者“不鸡娃”让观众陷入了深深的焦虑。而剧中,选择“鸡娃”的家长们发现“打鸡血”并不是一次性的战斗,似乎是要持续一生的战役。正如剧中人哭诉的那样:“考上重点初中,还有重点高中,我什么时候能去踢球啊?”

是啊,一次考试的成功,不代表以后次次都会成功,一时的“打鸡血”也不代表从此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究竟为何陷入恶性循环?有人说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有人说是因为“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鸡娃”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流行语,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从小就带孩子投身各种培训早教,不停地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从社会学理论解析,这种教育模式源于一个理想的前提,即“直线型人生”。大众普遍相信只要够拼够努力,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工作、生活,就会如同永不弯曲的直线一般上升上升再上升,直到实现众人眼中的成功。这似乎也是父辈们打拼的经验之谈。有理论有实践,小辈们照着做,似乎也没错。但是,这究竟是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人生,究竟是否符合日常生活规律,似乎并没有人追问,也没有人去认真思考过。

其实“鸡娃”所遵循的“直线型人生”是一个伪逻辑。纵观人类历史,“直线型人生”大概率发生在废墟之上、盛世重建之时。二战后各国经济重启,后发国家转型腾飞。在特定阶段,这种成功人生的发生率不仅高,而且相似度大。基本上都是聪明好学肯吃苦,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或是考上知名大学,或是凭借着很少的资金,靠着一股子与众不同的拼劲儿,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靠少数资金起家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自家车库里创建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每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开始起飞或者产业开始转型升级时,站在风口,即使是头猪也能飞起来。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任何社会的经济都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人生也不可能没有坎坷曲折、永远直线向上。当不同的时代切换时,“直线型人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当经历过高速发展之后,温饱不再是人们迫切的需求,人性与社会的异质性发展必定成为生活的新常态。“直线型人生”模式的缺点和对人性的压抑,也日益凸显。“打鸡血”般速求成功的模式,不仅越来越不适应职业种类、人才选拔多样化的现实,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人的发展需要。所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应有之道。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夏雪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