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一、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溯源
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习近平同志无论在哪里工作,都非常注重从战略层面出发,以战略思维谋划地方发展。在正定,他提出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在宁德,他倡导“滴水穿石”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格;在福州,他制定“3820”工程。在浙江工作期间,更是把战略思维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八八战略”,既明确了浙江发展的目标与原则,又指明了浙江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是着眼全局与未来的大战略和总纲领。此后历届省委、省政府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带领浙江人民走出新的广阔天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开辟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贯穿始终,全方位展示了他善于把握形势谋大事的远见卓识,放眼全局谋一域的战略定力。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
战略思维方法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要求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体现了认识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关键要把握它的三个要素。
首先要有全局意识,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善于登高望远,用战略思维去解读时代、观察世界、把握大势,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放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分层逐级兼顾局部利益,做到统筹兼顾。
其次要有前瞻意识,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战略思维是一种方向性思维,领导干部要高瞻远瞩,把握正确方向,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气度,做好长远规划。制定的政策要有持续性、连贯性,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地坚持。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提出“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浙江提出“八八战略”,都是保持战略定力,运用战略思维分析和解决地方发展问题的具体体现。
再次要有破局意识,处理好规划和落实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善于在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中找到平衡,既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也要凸显现实性,把握机遇、狠抓落实,找出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找到突破口,设立分阶段目标,布局当前主攻方向,让规划一步步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推进“八八战略”实施时,特别强调要狠抓落实,对“八八战略”作出的总体规划和提出的各项任务,要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一年一年地见效。
【作者为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之江青年社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