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们要学习党史,是因为党史中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百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滋养自己,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不断夯实着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均平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平均,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共产主义社会构想相契合。其次,“民为贵,君为轻”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这和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暗中契合。总体而言,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强调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天下安危,主张“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可以说,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世代相传并历久弥新。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谋而合。
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又经历了疫情的考验,但我们还是交出了让群众满意的答卷。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中国人历来推崇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合一、权利和责任统一。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接续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集大成而开新局,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卓越延续。今年是建党100年,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涵养历史思维、汲取历史智慧,通古今之变、明盛衰之因,善于传承、勇于开创,不断书写民族复兴的时代华章。
(作者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