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生命之源。水喝得安全健康,是所有老百姓共同的心愿。日前,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0年度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结果,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首次达100%。
这份优良率百分之百的成绩单,是为民情怀的生动写照。保护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用水水源地,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却也是全国各地普遍面临的“成长的烦恼”。在农村水利设施薄弱、工业企业分布不合理、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等困扰水源地安全的各类掣肘之下,如何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一个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艰巨挑战。浙江能攻克一个个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难题,在提升老百姓的“大水缸”上下苦功夫,换来的成就值得骄傲。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留下“木桶短板”。“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储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浙江要建设“重要窗口”,决不能在解决群众所期所盼的问题上出现重大短板弱项。饮用水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护好这口“大水缸”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之所在。
“旱季常断水,汛期水常浑”,是过去浙江山区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针对这一短板,我省连续两年将农饮水工作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城乡同质、县级统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如今,在群山环绕的德清莫干山镇,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管网铺到了每一户农民家庭、每一家民宿里,困扰民宿聚集区的供水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打开水龙头,山区的百姓和游客就能喝到放心的自来水。这流淌的“放心水”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木桶的短板补上了,还要让每一块板都结结实实,经得起考验。老百姓的“放心水”喝上了,还要管理好,才能成为浇灌获得感的“幸福水”。更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更协调的体制机制、更高效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管好“大水缸”的民生期待。在临安农饮水调度指挥中心,当地5个城镇水厂、12个联村水厂、111个单村供水站都被纳入农饮水智慧监管平台。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保障10个村、超过1.2万人的饮水安全。遇到爆管这样过去要一整天才能解决的突发事件,现在15分钟就可以精准找到问题,数字化的先进管理模式让老百姓彻底告别了“担心没水喝”的历史。当地山区百姓说,这份“饮水自由”就是他们的小康生活。
水是流动的,水质也会动态变化,保障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不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一项长远事业。日前,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提出“九学九新”,其中一项就是学出为民情怀。让老百姓的“大水缸”稳稳当当,就是在展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新作风。
水源地管理涉及多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如何完善?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如何实现?数字化自动监管力度如何加强?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直面的挑战。“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地理条件差异较大、水资源禀赋不均,各地各部门要主动出击、因地制宜,持续探索形成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护运行机制,让“安全水”“幸福水”一直流淌下去,滋润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