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作业的事情,最近频频上热搜。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提到作业管理:“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注重加强面批讲解”,“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而后,杭州萧山区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全区中小学生寒假作业不作硬性规定必须完成,对有困难或尚未完成的学生,允许开学后在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下延期完成。
这两则要求,中心思想是相似的,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尽量划清责任界限,尽量为孩子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当然,两则要求也都或多或少地引发了一定争议。这完全可以理解,我们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教育的对象、需求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教育问题就自然地自带敏感属性。所以近些年,关于孩子作业没少出热点,作业该布置多少量,作业辅导是不是家长的责任,老师和家长在作业问题上各自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等,都是纷争的中心。
笔者认为,教育是动态的、发展的,即便是教育专家,也很难拍着胸脯表示,自己的方法和观点一定正确,不容置喙。更多时候,我们能做的是朝着一个共识方向,在方式方法上不断摸索和尝试,积累经验。在这个前提下,只要合乎目的,大家对教育中的许多具体创新,不妨也能本着“优驾容错”的原则,鼓励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拿孩子的假期作业来说,网络上流行的段子这么说:开学前的一天,中国的孩子将用一个晚上创造一个奇迹,做完整个寒(暑)假的作业。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你我,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从没在寒暑假作业上犯过拖延症?能在开学前赶完还算好的,赶不完又害怕的只能棋行险招——抄,而且这招还很难阻止。这么说不是为孩子拖延寒暑假作业找借口,而是试着去理解政策、理解学生的出发点。既然都心知肚明又阻止不了孩子去赶作业抄作业,何必不换个角度,宽限点时间,容许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完成作业?
换位思考一下,其实作为政策制定者,要保守谨慎易,要创新突破难,既然顶着可以预知的压力出台新意见,相信总有些不得不如此的理由,家长和社会各界不妨给予一些探索试错的空间。哪怕真如网友所说,寒假作业不规定“死”,孩子们都玩得忘我了,导致两个学期之间的知识点衔接难;或者教师增加作业面批,但实际执行起来太耗费精力,反而增加孩子的依赖感,那么回调一点我想也是可以的,试错成本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如今,每逢各种大大小小的教育改革措施出台,总是嘘声多过喝采声。这说明教育问题本身就比较复杂,很难一招见效;也说明教育问题上各方立场不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但是我想,不管多复杂、多难统一,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教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他们生活快乐、精神雄健、才干卓越。既然如此,就要一切从孩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