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全国优秀农民工俞群华:干哪一行都要好好干
发布时间:2021-02-22 10:25:33

第一次理发紧张得“全身冒汗,双手发抖” 

如今成了“俞家最厉害的农民工”

给顾客剪头发的俞群华,背后都是各种奖杯。

都市快报报道俞群华42岁,是从富阳区里山镇金星村走出来的农村娃,14岁开始学理发,现在江干区开了3家门店,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2月20日,俞群华刚刚从省里领回“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奖章和证书。

这两天,不少人都跑来问她:“你怎么是农民工啊?”俞群华总是笑着说:“我的家在农村,就是农民工啊。”

1月初,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994位“全国优秀农民工”名单,杭州人俞群华在列。

新手与老爷爷:

他的信任帮她迈出第一步

昨天上午,我去了趟俞群华开在太平门直街的一家分店。店里的两面墙上,摆满了奖杯。

入行28年,俞群华拿过不少奖,包括杭州市“技术能手”、浙江省“百千万”等,专业技能比赛上拿过的奖就更多了。

店里挺忙,昨天上午快11点了,俞群华正在给一位阿姨烫头发,这是位老顾客,点名要她来做。

“快要中午了,要不要吃碗稀饭?”烫头发得花不少时间,俞群华怕阿姨饿着。

理发店里给客人准备茶水和水果不足为奇,给客人煲粥倒是挺少见。

太平门直街这家门店有两层,二楼有一个小厨房,每天临近午饭和晚饭时间,员工都会煮点小馄饨、银耳汤或者稀饭、面条备着,给客人垫垫肚子。

“做美容美发这行,除了技术要精,服务也要到位。”俞群华说,烫个头起码得两三个小时,一不小心就会过了饭点,我们自己也会饿的,想想客人也是一样。

不过,二楼准备的这些点心,员工是不许吃的,都是给客人准备着的,员工有员工餐。

给阿姨烫好头,俞群华带我去了她在二楼的办公室,小小的房间里,也摆着不少奖杯。

为什么会做美发?“因为调皮,学习不好啊。”俞群华笑着说。

1993年,俞群华初中毕业。老妈给她找了两条路,要么学理发,要么学裁缝。

俞群华心想,我这么好动,做裁缝肯定是坐不住的,那就学理发吧。

就这么简单,一脚踏进了美发行业,一干就是28年。

选择学习理发后,老妈甩下一句狠话,她一直记得:既然要学,就要一门心思学好这门手艺。如果学不好,不要进家门,回来也把你两条腿打断。

俞群华心里清楚,这是老妈对自己的高要求,怕自己学得“半吊子”,以后没出路。

14岁那年,俞群华就从富阳跑到了杭州城里,在半山那边找了一位师傅,学习理发。

她记得第一次给人理发,紧张得“全身冒汗,双手发抖”。

当时,俞群华才学了一个多月。一般来说,得学上3个月,师傅才会让你上手给人理发,之前都只能在假发上练手。

那天快到中午了,待在店里都是和她一样的新手。一位80多岁的爷爷来到店里,说要推一个光头,大家都不敢接。

俞群华的胆子挺大,看别人都没吱声,就接下了。

那会儿用的还是刮刀,刮的时候,俞群华就只有一个想法:别把人的头给刮破了。

“老爷爷看到我的手抖成那样,估计也知道我是个新手了。但他胆子也挺大的,让我放心剪。”俞群华说,理完后,爷爷也没明确说剪得好不好。但是在后来的3年多时间里,爷爷每次来店里,都会找她理发。

俞群华一直都很感谢那位爷爷当初对她的信任和鼓励,这让她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理发师与理发师:

她关掉店又去学了七年

学了三年半,俞群华觉得自己出师了,就在采荷路上开了一家理发店。

当时,对面也有一家理发店,是一位广东师傅开的。

有一回,俞群华去对面找广东师傅理发后,觉得“山外有山”。

“他只用一把剪刀,就能剪出很好看的发型,特别是他的刀工,比我好多了,我学得最多的,是用电推剪来推。而且他做出来的造型也很时尚,这是当时的我绝对做不来的。”

“把店关掉,重新学习。”俞群华下定决心,“不能再光学理发了,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客人记得住。”

把开了一年多的理发店关掉后,俞群华又找老师学了7年的造型,包括美发、美容、化妆等,还专门学了店务管理。

这7年来,俞群华学得很刻苦,一年也就在春节时回家4天。“学习是不能断的,干哪一行都要好好干。”她一直记着老妈和她说的话:既然要学,就要一门心思学好这门手艺。

前天拿回“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奖章后,俞群华马上就拍照片发到了一家人的微信群里。二叔说她是“俞家最厉害的农民工”。老妈倒没说什么,只说“好的好的”。

“老妈应该是蛮欣慰的,两条腿算是保住了。”俞群华开玩笑说。

师父与徒弟:

做竞争对手也能督促自己成长

俞群华的团队里,目前有6名二级技师及20多名高级美容美发师。这几年来,她带的团队也拿过不少奖。她总说,不怕成为竞争对手,大家都是朋友。

有一个陕西来的小伙子,在俞群华店里做了8年,每年都会拿“最佳微笑奖”。8年来,小伙子也攒钱在杭州买了房子,后来又把房子卖了,回了老家。2019年,他要在老家开自己的工作室,也打电话来咨询俞群华。

事实上,不只这位陕西的小伙子,很多从工作室出去自立门户的小伙伴,工作上遇到事情也都会打电话问问俞群华的意见,她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

“他们的成长,也是督促自己成长的动力。”俞群华觉得,即便是成为竞争对手也没有关系。

从业28年,俞群华做过不少公益。

2020年疫情期间,工作室向江干区红十字会捐了1.4万多元,并组织员工为邵逸夫医院、省中医院、省儿保等医护人员及凯旋街道的一线防疫工作者义务剪发。太平门直街的门店里,就挂着好几封医院送来的感谢信。

7年前,俞群华和员工们还资助了建德的5位贫困初中生,负责他们一直到初中毕业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文/摄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