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消息一出,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网友评价:这个措施好!
信息社会,完全不让学生用手机,不合理也很难操作。学生用手机可以查阅资料、开阔眼界,好处也不少。但同时,过度使用手机也容易让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接触不良信息,导致视力下降和注意力分散。如何权衡利弊?不易。
此次教育部印发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是对到底该不该让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这一“灵魂拷问”给出了一个权威答复。这样的举措总体上是合理的。毕竟,这个《通知》没有完全禁止学生用手机,而是将限定的范围明确在校园。校园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因此,这一限定实际上两害相权取其轻。
禁止手机入校园,没毛病。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学校也要充分沟通和疏导,切忌简单粗暴。《通知》也要求做好家校沟通,这一点很有现实针对性。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家长“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不亦乐乎地玩手机、打游戏,却不想让孩子玩手机;还有的家长忙起来就让孩子去一边玩手机,闲下来就立刻没收手机,缺乏沟通。这样的教育方式,得反省。
合理使用手机,学校和家长要共同接招。家长在孩子身边时不要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平时要教育孩子利用手机查阅资料、增长见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自我管理习惯,控制使用手机时间,等等。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实际上体现在生活的每一处。家长惟有给孩子作榜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