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 近日,《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4日至2020年11月23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一百篇重要文献,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多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
加强互联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核心技术。他曾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深刻有力的比喻,彰显出大国领袖的远见卓识。
强健中国“芯”
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互联网技术发展。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他近70次提到“技术”一词。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历次讲话和贺信中,“技术”也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每次地方考察,总书记对于互联网前沿技术也都格外关心。
贵阳大数据中心,他察看3D打印的微型无人机,了解云上贵州、食品安全云的建设情况;“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他了解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翻译和网络攻击监测预警系统;浙江之行,总书记考察了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观看了“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应用展示,并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无疑,建设网络强国,把好互联网“命门”,首先要有一颗强健的中国“芯”。“可以探索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既解决上游企业技术推广应用问题,也解决下游企业‘缺芯少魂’问题。”
在这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既有战略部署,又有战术安排。
“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总书记的话语极大提升了网信工作者的信心。
积跬步以行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高性能计算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核心技术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格局,取得了以天河高性能计算机、飞腾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一连串了不起的成绩,为我国互联网技术事业快速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打通“大动脉”
一张小小卡片,能够阻止非接触式敏感信息的获取;启动汽车无需钥匙,人脸扫描即可轻松操控;出国旅游语言不通,对着看不懂的菜单、路标,手机一拍即时翻译……
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建设网络强国,不仅要吹响“冲锋号”,更要吹响“集合号”。在全球信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如果中国“芯”是动力引擎,信息技术的整合流通无疑是向全身输送动力的“大动脉”。“动脉”畅通,才能身强体健。
打通“大动脉”,首先要完善硬件基础,保证“动脉”的四通八达与畅通无阻。短短20多年,我国从一条网速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网线出发,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5G网络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打通“大动脉”,还需要加强互联网核心科技的应用和产业转化,同时加强互联网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大力推进“互联网+”。近年来,我国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疫情期间,“互联网+政务”为加强疫情防控和推动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迈向网络强国
回看历史,中国曾是经济强国,由于错过工业革命的最佳时期,闭关锁国于正在变革的世界,最终在外国的枪炮声中被迫打开国门。中国历史写下屈辱的一页,中国人民承受了难以忘却的疼痛。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发展的外部环境中看到了“中国机遇”。
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情况,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中国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接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抓住历史机遇,推进技术革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在“4·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表示:“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是对前人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责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