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相继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为此,新华社日前以“从多起疫情看防疫风险点:防控‘链条’断在哪里?”为题,对疫情防控存在的一些漏洞或风险点作出梳理,其中包括:红白喜事密集登场,为病毒快速传播提供温床;从“1传10”到“1传102”,超级传播频频出现;无症状在“三聚”(聚集聚会聚餐),有症状不就医;发烧看病未上报,买退烧药未登记等,可以说都颇具代表性。
新华社报道的梳理全面及时,警示有力,各地当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就指出,“一些地方在防控过程中出现松懈麻痹和消极对付现象,应急指挥体系没能快速激活。”不让防控链条出现“断点”,就是要抓住“麻痹大意”和“消极对付”这个总根,坚决纠正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
而日前披露的吉林超级传播事件,可以说敲响了警钟。截至1月20日9时,已造成1传144人,多数为中老年人。事件中的这名超级传播者、黑龙江籍无症状感染者林某,近期不仅多次往返于黑、吉两省,其间还在公主岭市、通化市开展4次针对中老年人的营销活动,那么,他是如何穿过重重防控关卡,自由往来各地的?老人原本属疫情防控重点群体,这么频繁且规模以上的老人聚集,当地是否排查防护到位?此外,事件中这类所谓“养生馆”原本散布弄头巷尾、居民楼内,场所的“隐蔽性”,暴露的恰恰是防控环节的薄弱性。那么,日常监管是否存在疏漏之处,“断点”必须补上,对事件的追查问责绝不能止步。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通知,要求对农村返乡人员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与此同时,对返乡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这可以视作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防控再升级。在应对春节人流客流高峰上,属地、部门、街道、社区各级防控责任必须落实到位。有必要以前述事件为诫,举一反三,对养老院、护理院、宗教性场所等老年人密集区域、重点场所进行再排查,再防护。与此同时,要着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防御能力水平。比如,此间也有媒体披露,一些地方“全员核酸检测”像赶集,不仅现场指挥调度缺乏系统安排,甚至出现人挨人、人挤人现象……应对可能到来的大规模普及核酸检测,谨防“槽点”变风险点,考验基层治理和预案处理能力,需要有力应对。
几天前,网上热传一段视频,河北一位交警与新娘子举办婚礼,利用的是午休空档,仅花了“一分钟”。视频发布在网络上,立刻收获大量祝福和点赞。持续落实“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这样的婚礼,堪作典范。的确,就公众个人而言,需要克服“麻痹大意”和“消极对付”思想。在经历一个长长疫期之后,绝不能放松了对病毒的警惕。“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仍需严加遵守,“非必要不外出、不返乡”倡导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