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逯海涛:柳浪闻“鹰”是堂生态的现场课
发布时间:2021-01-15 10:12:13

今年元旦期间,自然课堂中才会出现的“剧情”,在杭州熙熙攘攘的西湖边真实上演,一只网红松鼠“不幸”落入鹰爪。没过几天,西湖边又有一只凤头鹰从树上掉到草丛里,随后被工作人员护送离开。老鹰捕猎,大自然食物链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片段,成了都市难得一景。这背后,其实也印证了这些年来杭州西湖乃至全省更大范围的生态之变。建设更美好的生态家园,我们可以从柳浪闻“鹰”中得到更多启发。

夏荷春柳,被繁华都市拥在怀中的杭州西湖,给了想亲近自然的人们有限的野趣。这些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这样的野趣越来越多了。从前些年夏天的第一枝荷花、冬天的第一朵腊梅,到松鼠、鸳鸯、野猪、猫头鹰,甚至中华秋沙鸭等一些更稀有的野生动物也频频现身西湖。今年一开年,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上演了一出老鹰捉松鼠的“惊险戏码”。不仅有婉转啼唱的莺,更有搏击长空的鹰,西湖展示出越来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完整的生态链。

身处闹市,却能感受到越来越生猛的自然脉搏,着实不易。这样的变化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城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十几年来的悉心坚守。曾经,天生丽质的西湖也一度变得灰头土脸。2003年,在当时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西湖水质被判为劣Ⅴ类。周边农作物施用的化肥与农药,成为西湖“增肥”的罪魁祸首。而一度过于明亮的夜间山体照明,也严重干扰了飞虫、小鸟、猛禽的正常生活。后来,通过采取类似底泥疏浚、环湖截污、钱塘江引水、调整山体照明等一些“外科手术”式措施,西湖才逐渐恢复了生机。城市和山水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只有对大自然保持克制和尊重,我们才能找回儿时记忆中的鱼跃鸟鸣。只有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我们才会敬畏自然;只有认识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存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联系,我们才能够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这样的理念也在更大范围内不断得到践行。刀鱼阔别20多年重现兰江,衢州、丽水多地上演“熊出没”,“世界动物活化石”金斑喙凤蝶现身泰顺乌岩岭,中华斑羚、中华穿山甲穿梭于神仙居的崇山峻岭……珍稀动物出没浙江的一串串足迹,也标注着全国首个生态省浙江在生态治理和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就在几天前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总得分84.68分,比上年提高0.59分,连续9年保持上升态势。正是在“八八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浙江不断推进生态省建设。

生态环境治理需放大优势,久久为功。虽然已经取得很多成绩,但与全面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城市垃圾处理、近海海域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公众环保意识……补齐这些短板,需要瞄准问题,放大我们的优势,利用好这些年积累起来的治理经验,争取让全省的生态文明更上一个新台阶。可以预见,不仅是柳浪闻“鹰”,更多原生态的自然场景也将出现在浙江的山水之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逯海涛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