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笔者居住的杭州某小区,门岗前多了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保温的红糖姜茶和一次性纸杯。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是在业主的提议下小区业委会特意为附近的保安、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准备的,为的是让他们暖暖身子去去寒。
尽管最近大幅降温,不少地方还迎来了寒冷的雨雪天气,但因为社会分工不同,仍有一些从业者需在户外工作。比如说,顶风冒雪坚守岗位的防疫工作者、为千家万户送网购物品的快递小哥、维护市容市貌的环卫工人等。正是因为他们不畏严寒坚守岗位,才有城市的正常运转、生活的安定有序。
这些守护城市的人,同样也值得被我们守护。1月13日,人民日报就在微信上公开寻找一名爱心小哥。在大连一家面馆内,这位小哥为正在就餐的12名环卫工人悄悄买了单。相信小伙子这份默默送上的温暖,能够让环卫工人们在疲惫之余感受到融融的暖意。其实,无论是小哥悄悄地买单,还是小区门岗前的红糖姜茶,这些令人感动的小细节背后都是对这些劳动者的尊重与肯定,是冬天里直抵人心的暖流。
当然,在严寒天气守护好户外工作者,光靠凡人善举是不够的,更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前段时间,低温津贴话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一项面对7000多名职工的调查显示,84%的人从未听说过低温津贴。很多网友也表示,压根没听说过有这一回事。其实,我国早在2004年就在有关最低工资规定中明确提出低温津贴。现实中,落实这项权益虽有难度,但这样的民生好事绝不能因此而选择回避。
低温天气下,如何保障户外工作者的权益,其实也是对干部能力的一次考验。近年来,我省多地就为户外工作者送温暖作出了探索。比如,杭州市筹办了263个“爱心驿家”,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取暖、热餐、饮水、充电等一站式服务,让他们在冬日感受到“家”的温暖。事实证明,只要有诚意和决心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