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徐迅雷:劝酒非文化,小心将进酒:少一点更好,不饮酒最好
发布时间:2021-01-13 10:06:09

杭州日报 酒与茶,两生花,呈现了中国人情和中国文化的浓烈与清雅。

然而,酒对健康的影响,是明确的。1月12日联合国中文微信公号推出题为《酒精是一类致癌物质》的视频,清晰告知公众:俗称酒精的乙醇,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了解饮酒的伤害,是降低癌症风险的关键步骤。日前,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发起了“饮酒危害科普宣传”,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提供支持。

“少一点会更好,不饮酒是最好。”统计表明,2019年全世界因酒精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44.4万人(其中男性207万人,女性37.4万人),超过一年来新冠疫情全球累计近200万死亡人数。

“懂吃懂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人类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烟,第二是酗酒,都是“健康杀手”。酒精能中毒,酒精会致癌。酒精对胃会造成严重刺激,会影响胃粘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癌等疾病也会陆续找上门。要打“保胃战”,拒绝酒精是一个关键。酒精对肝的危害也很重,会引发肝功能失调,有个说法是“一次醉酒等于得了一次急性肝炎”, 经常过量饮酒则会进一步导致肝硬化。酒精还可以引起神经病变、心脏肌肉病变、电解质紊乱、记忆力衰退,等等。饮酒的安全线,其实是“0”,最健康的做法就是“一滴也别喝”。

然而,酒是无法根绝的;尤其逢年过节,大大小小的聚会少不了喝酒助兴。最近,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表彰了兰州一位叫傅斌的的哥,元旦那天凌晨3点,一名醉酒女乘客上车就熟睡,到了目的地也喊不醒,的哥一直暖心陪护,直到联系上其朋友将她安全送回家,前后耽误两个多小时,但他说:“乘客安全比赚钱更重要!”看看这名醉酒女的“快乐跨年”,跨得很悬很危险。

有个说法:人到了中年就是一部西游记,有孙悟空的压力,有猪八戒的身材,有沙和尚的发型,还有唐僧的碎碎念,关键是,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喝酒的中年人更是这个样子,为了缓解各种压力,喝喝喝,越喝越猪八戒,越喝距离西天越近。

也有人说,酒是中国“文化结”。确实,我国是“酒国”,千年酒文化,历史悠久。不看别的,光是古典诗词中,有关饮酒的名句就多过酒缸,随便想想就一大把: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轼:“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唐寅:“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酒,是水的外形,火的性格。这下好了,就是个“水火无情”了。远在周代,周公旦颁布《酒诰》,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禁酒,只把酒限制在祭祀典礼上,“酒祭文化”由此出现。如今公权力可以禁止干部饮酒,也可以禁止未成年人购酒,但无法对全民实行“禁酒令”。最近看到一张老照片,1922年的美国芝加哥,仍处于“禁酒令”时期,一位妇女展示的特制拐杖,里面可以藏下一瓶烧酒的酒量。俄罗斯历史上有过几次“禁酒令”,但持续时间都不长,难以做到“久久为功”。

面对“酒历史”和“酒现实”,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也要清晰地看到饮酒尤其是酗酒的危害;个人要知晓酒精损害健康的知识,喝酒要自律;他人要杜绝劝酒,要记取“劝酒非文化,小心将进酒”。

将(qiāng)进酒,即“请饮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国酒诗文化的巅峰之作,当属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个确实厉害。对人家请你喝酒要当心,你请人家喝酒则更要小心。“牺牲部分生命的长度,换来生命的宽度”,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李白他们干的。然而我们不是“酒仙”“诗仙”,还是少来“将进酒”。劝酒、把他人灌醉,劝不出诗,灌不成仙;看人家喝醉你开心,这算个什么事儿,甚至一不小心弄出官司来。网友说得好:“劝酒文化,真的是我们中国人踩过的最深的坑。”

劝酒非文化,甚至可以说劝酒是“劣文化”。若要“劝酒”,就要劝不喝酒。“开车不喝酒”已成共识,不开车也应奉劝“少喝点”。同饮者负有善意提醒、劝诫、照顾和帮助等安全注意义务,饮酒人如果处于醉酒的危险状态,其他共饮人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就在最近,绍兴中院判了一起事故赔偿案,同学聚餐后1人醉酒死亡,其他27人全被判担责,赔偿三五千元不等,原因就是没有尽到义务。

“上帝造水,人类造酒。”人离不开水,但人可以离开酒。水是“主食”,酒毕竟是“副食品”。

酒,就让李白他们多喝一点吧,我们普通人还是少喝不喝为妙。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