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杭州实践
发布时间:2021-01-12 10:08:54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开启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杭州一直将法治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来谋篇布局,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法治建设道路砥砺前行。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论述梳理

1、坚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将法治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人民主体地位在法治建设中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二、法治杭州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依法执政能力持续提高

一是健全党委统领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2006年,杭州认真贯彻省委建设“法治浙江”决策部署,市委作出建设“法治杭州”的决定后,立即成立建设法治杭州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019年组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设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并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中共杭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基本工作制度作为制度保障。二是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2019年出台《杭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细则》,督促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签订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112项工作任务。

(二)地方立法工作不断完善

一是推进党领导立法制度化。于2017年出台《关于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十多件重点立法项目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二是建立健全立法机制。200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立法咨询委员会。2016年,通过《杭州市立法条例》,探索确立了公民旁听、代表列席、网络直播等公众参与立法的新方式。2017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制订《关于重大立法事项向市委报告的实施办法》,把党领导立法的新要求落实到立法全过程。2019年以来,进一步创新机制,建立“二审三表决”制度和重点立法项目“双组长”制。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制定智慧经济促进条例、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条例等,为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实施“拥江发展”提供立法支持。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列为正式立法项目。通过立法形式推动城市国际化建设和发展,这在全国地方立法中成为首例。制定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等,实现与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同步立法,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驾护航。为依法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消除阻碍改革的法律障碍,开展法规清理工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以法治为建设生态文明之都提供法制保障。

(三)法治政府建设卓有成效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率先在全省首推“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网上办事系统。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建立监管“正面清单”,探索实行执法许可,对市场主体做到“无事不扰”。深化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杭州于2018年荣获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并以总评第一的成绩位居榜首。二是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制定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等,全面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100%覆盖,健全并严格实施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三是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市场监管等5大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部门专业执法+综合行政执法+联合执法”执法体系建设。推行阳光裁量,实行行政处罚裁量权动态调整管理。2011年制定出台《杭州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许可裁量权指导规则》,开创了行政许可裁量权行使规范规定的全国先例。

(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水平稳步提高

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个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案件集中管辖、专业审判的新篇章。推进“互联网+公证”,现有网络办证系统已实现全流程网络化。打造“互联网+仲裁”新型审理方式,杭州仲裁委员会以电子书面审理为突破口启动互联网仲裁工作,并在全国率先推出《杭州仲裁委员会智慧仲裁平台简易案件电子书面审理仲裁规则》。2019年,杭州被司法部列为法律援助大数据应用试点城市。杭州以法治思维创新方式,实现了互联网审判、公证、仲裁等领域规则体系从基本空白到逐步建立的突破,浓墨重彩书写了独具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杭州篇章”。近年来,还稳步推进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三远一网”建设标准、认罪认罚案件文书模板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此外,杭州在打击治理新型犯罪及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五)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注重基层法治建设。近年来,杭州搭建“我们圆桌会”“杭网议事厅”“湖滨晴雨”工作室等民主民生互动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化解决社会纠纷的“六和塔”模式,开发“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实现“就近能办”,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二是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宪法类纪念场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建成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此外还积极推进普法项目化建设,定期开展“法治惠民服务月”活动。

三、经验与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法治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法治杭州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实现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杭州始终围绕建立党委统领的制度机制,在领导体系、组织实施和制度设计上统筹推进,促进和保障“法治杭州”建设顺利开展。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共建共治共享才能拓展社会发展新格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才能使法治建设真正顺应民意,惠及百姓。杭州始终坚持法治为民,积极探索“以民主促民生,以法治促和谐”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三)法治工作既要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又与改革发展相伴而行。实践表明,每一次重大改革突破都伴随着法治的进步,每一项重大法治成就都极大地推动了改革进程。“最多跑一次”、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等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同时也将杭州依法治理推向了更高水平。要始终坚持“双轮驱动”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

(四)良法善治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制度是治理之本,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制度建设,而法律不仅是最重要的制度形式,还是制度的最高形态。杭州需要法治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城市,精准施策、良法善治。

(五)以文育人,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强基之本。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法治文化是城市法治的精神内涵。在建设“法治杭州”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传承城市人文,继续培育完善与城市国际化发展接轨、与本土历史人文风俗相融合的杭州特色法治文化,以法治文化建设厚植法治社会根基。(执笔:王惟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