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有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彰显科学思维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0-10-12 16:00:0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时代价值,蕴含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

坚持战略思维,胸怀“两个大局”。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近年来,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开阔视野和宏大思维,提出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并要求“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时代条件,也是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背景。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大变局之下更好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我们作出了科学指南和战略谋划:“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感受到一定要将这些文章和讲话放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中进行透视,才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站位、世界眼光、崇高理想和天下情怀,进而准确把握其思想的原创性、时代性和重大指导性。

坚持历史思维,把握历史大势。历史思维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把人类社会置于历史发展进程中来考察,从而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学习,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坚持历史思维既要学习历史,尊重历史,了解历程发展的过程,更要善于借鉴历史、总结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以提高认清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能力。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对中国道路来之不易的历史性审视,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的历史总结,再到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阐释,这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处处闪耀着历史思维的光辉,彰显了历史思维的现代价值。

坚持辩证思维,抓住治国根本。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一切工作方法的基础,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和注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他说:“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十九大以来,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化繁为简,提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治的根本指南:“‘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才能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和根本矛盾。事实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的核心密码。通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整体与局部、国内与国际、优化与协同、民主与集中、个性与共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关系的论述,无不显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思想魅力,为我们运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经典样本。

坚持创新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思维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破除迷信、打破陈规、突破局限从而发现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的思维方法。坚持创新思维首先要弘扬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综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次,坚持创新思维重点在于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注入新动力。最后,坚持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论述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内容,把创新思维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他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坚持底线思维,谋求工作主动。底线思维就是对事物发展的诸多可能性进行预判,科学设定最低目标、力争取得最好结果的一种思维方法。底线思维起源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底线思维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关键在于设立底线、坚守原则。底线,是指最低条件和最低价值标准,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为我们确立一系列的底线原则,彰显了对底线思维的科学运用。当然,守住底线只是最低要求,主动出击争取最好结果才是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并对防范风险应对挑战作出了系统筹划和战略部署。今天,在国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国际上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大的形势下,科学运用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对于我们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呼唤伟大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科学思维的滋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而且为开展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思维方式。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马克思理论与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吴建华   编辑:吴阳杰